图书前言

前言

本书是职业教育“十三五”改革创新规划教材,依据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大纲》,并参照相关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写而成。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必备实训室与安全用电,基本电路,简单直流电路,复杂直流电路,电容和电感,磁场和电磁感应,电动机和变压器,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等知识与技能。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吸收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编写,紧密结合工作岗位,与职业岗位对接; 选取的案例贴近生活、贴近生产实际; 将创新理念贯彻到内容选取、教材案例等方面。

本书通过设计不同的项目,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学习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共有9个项目,32个任务: 每个项目的学习过程都是以完成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的,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同时项目中增加了技能训练和达标检测,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对学生进行知识检测。

本书在编写时努力贯彻教学改革的有关精神,严格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努力体现以下特色。

1. 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突出“做学合一”的职教特色

(1) 以人才市场调查和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基础、以企业需求和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思想,注重最新国家规范、行业标准、生产实践。根据行业专家对专业所涵盖职业岗位群进行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专业共同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确定本课程的教学项目和教学任务。

(2) 本书编写紧扣新大纲要求,内容立足体现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定位科学、合理、准确,力求降低理论知识点的难度; 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注重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达到既有操作技能,又懂得电工知识,实现“练”有所思,“学”有所悟,满足专业培养的需要。

(3) 本书内容力求达到科学、实用、创新,注重“通用性教学内容”与“特殊性教学内容”的协调配置,结构上体现“理实一体”的思想,做到通俗易懂、标准新、内容新、指导性强,突出实践性和指导性,拉近现场与课堂教学的距离,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突出了“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

2. 以工作项目为结构,工作任务为载体,创新编写体例

(1) 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确定培养目标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以项目方式为结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将围绕工作任务的基本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构成基本项目、任务; 通过完成一个个基本项目、任务来达到教学目标。

(2) 本书编写时,每个工作项目给出项目描述,确定对应的知识、能力、素养目标,列出工作任务,教学过程由工作任务目标分析、相关知识学习、知识拓展、技能训练、任务测评、项目小结、达标检测等环节组成。通过知识拓展突出了电工技能的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和新材料等内容。

(3) 本书围绕项目的完成过程展开课程内容,适合采取任务驱动、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将现场需求与实践应用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专业技能的训练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方法。

3.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培养

(1) 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紧扣学生实际,面向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从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基础、职业能力、职业习惯和职业规范等方面组织教学内容,在项目实施中创造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的学习氛围,力求达到学生“学得懂、学得进、学得会”,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

(2) 通过技能训练的方式,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达到学生的就业观与自己的能力水平的对接; 同时创设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职业教学情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充分运用现代“互联网+”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资源,进行信息处理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本书建议学时为96学时,具体学时分配见下表。

项目

建议学时

项目

建议学时

项目

建议学时

项目1

8

项目4

12

项目7

10

项目2

12

项目5

10

项目8

12

项目3

10

项目6

12

项目9

10

总计

96

本书由尚川川、庞新民担任主编,孙英祥、张立永担任副主编,参加编写工作的还有朱珊珊、陈菲、纪雷、隋雨君、毛峰、崔丽丽等。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向文献资料的作者致以诚挚的感谢。由于编写时间仓促及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了解更多教材信息,请关注微信订阅号: Coibook。

编者201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