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第2版)

在全国兄弟院校的支持下,《公共经济学》自2014年出版至今,已经走过八个年头。本书力图通过系统性的知识内容,为教师讲授“公共经济学”课程提供有益参考,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欣慰的是,本书受到了相关高校和学生的认可。

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 ? 斯蒂格利茨曾把公共部门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三类:第一,明确公共部门从事哪些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是如何组织的;第二,尽可能地理解和预测政府活动的全部结果;第三,评价各种政策。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这三个议题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政府职能转变以及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亟需更加深入的理论阐述与实践。这就对公共经济学教材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我们对全书进行了修订。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理论发展推动了实践创新,进而推动了相关政策的完善。基于此,本书在原版框架的基础上,重点对全书的典型案例、相关数据、政策文本进行了更新,力图体现我国公共经济改革的最新进展,具体的更新内容包括:第一,对公共收入理论与税收制度、公共经济政策等部分内容进行完善,使教材内容更加系统化;第二,保留经典案例,同时基于近年来发生的真实事件或出台的新政策更新案例,突出新颖性,强化案例与知识内容的结合,旨在通过理论与典型案例的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增加公债内容,旨在加深学生对我国政府债务等热点问题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化对公共收入理论的理解,提高实践应用能力;第四,增加供给管理政策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问题,通过对不同政策主张的解读,加深学生对供给管理政策的理解。

本书的读者对象为公共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MPA学员,读者在学习本书之前应具有一定的现代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

本书主编为赵建国、李佳,副主编为吕丹、李晶,具体写作分工如下:第1章由吕丹编写;第2章由赵建国、李佳编写;第3章由赵建国编写;第4章由吕丹、李晶、祝贺荣编写;第5章由吕丹、周浩编写;第6章由吕丹编写;第7章由吕丹、王春晓编写;第8章由赵建国、李佳、廖藏宜编写;第9章由赵建国、廖藏宜编写。

编者在编写本书过程中,吸收并借鉴了国内外学者在公共经济学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其他相关教材的内容。在此,谨向相关学者和作者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指正。反馈邮箱:wkservice@vip.163.com。

编者

2022年3月

前言(第1版)

公共经济学可以说是“研究公共部门行为的经济学”,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公共部门。在这里公共部门主要是指广义的政府部门,即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各级政府部门之外,还包括教育、科技、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和公用事业等准公共组织。公共经济学主要运用经济学的假设、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与分析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所从事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及其与社会目标的关系。

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 ? 斯蒂格利茨曾把公共部门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三类:第一,明确公共部门从事哪些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是如何组织的;第二,尽可能地理解和预测政府活动的全部结果;第三,评价各种政策。更为具体地说,公共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政府对于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干预是否得当和有效?政府的干预是否能够实现社会经济目标以及用什么方法实现社会经济目标?政府经济行为的准则是什么?政府在弥补市场缺陷的同时,是否又带来了新的问题?政府经济作用的合理界限在哪里?这一界限是通过什么途径确定的?明确这些问题的答案,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另外,由于事实上政府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大量资本投入,向全社会提供产品、服务和大量就业机会的“公共部门”,它也面临与私人部门相类似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等问题。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投资、管理和运作方式显然是不同的,那么,如何评价它的绩效?它的成本与收益如何定义?如何确定合理的产业规模与效率?对于以上问题的研究和回答,直接关系到政府的管理体制和现实政策。现在,有关公共经济学的探讨不仅仅停留在经济学领域,而是越来越多地与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的有关研究相结合,而且直接融入了公共选择理论、宪法理论、官僚政治理论。公共经济学所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公共部门的职能、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公共支出、公共税收、公共选择、宏观经济稳定等。

本书是为公共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MPA学员编写的,读者在学习本书之前应具有一定的现代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全书共分9章。第1章“公共经济学导论”主要明确了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公共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公共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2章“市场效率与公共部门职能”明确了效率的含义及市场效率的条件,分析了资源配置方式和市场机制的运行特点,在对公共部门的含义进行明确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公共部门产生的必要性,以及公共部门合理配置资源、稳定经济发展、促进公平分配和保护生态环境四大职能。第3章“公共产品理论”首先对公共产品的定义与性质进行了界定,之后分析了公共部门提供公共产品的必要性,及政府应该如何合理而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以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第4章“公共选择理论”主要介绍了公共选择与决策的机制和一般特点,并通过官僚政治理论与寻租理论分析了政府干预的局限性。第5章“公共规制理论与外部性”明确了公共规制的含义、分类和过程,论证了公共规制的必要性,重点分析了经济规制和社会规制政策的特点、目标及如何运用,明确了外部性的含义、分类和经济影响,分析了外部性的经济规制和社会规制问题。第6章“公共支出理论与政策”对公共支出进行了分类,具体分析了公共支出的各种政策效应。第7章“公共收入理论与税收制度”主要介绍了税收理论、原则和制度的一般性原理,分析税收的经济效应和税负的转嫁和归宿问题。第8章“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明确了社会公平的内涵、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分析了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论证了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必要性,提出了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原则和具体的政策措施。第9章“公共经济政策”明确了公共经济政策的含义和原则,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分析了公共经济政策的目标、手段和类型等基本理论,分析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组合效应,以及宏观调控的成效和问题。

本书由赵建国、吕丹主编,以下为具体的写作分工情况:第1章:吕丹;第2章:赵建国;第3章:赵建国;第4章:吕丹、祝贺荣;第5章:吕丹、周浩;第6章:吕丹;第7章:吕丹、王春晓;第8章:赵建国、廖藏宜;第9章:赵建国、廖藏宜。编者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吸收并借鉴了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其他相关教材的内容,在此,谨向相关学者和作者表示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指正。反馈邮箱:wkservice@vip.163.com。

编者

201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