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自2015年起,“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以其独特的竞技形式与优秀的青年工程师文化吸引了众多科技爱好者的广泛关注。赛事倡导学生秉持热爱探索的初心,用实践检验真理,用行动创造价值,在过程中收获成长。希望通过“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的举办,培养更多的青年学子,搭建一个可以充分交流、互助共赢、不断进步的人才培养平台。

编者在参与赛事期间,通过对机器人在机械、嵌入式、硬件、软件方面的研究与学习,将从书本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让学习到的专业知识能够有更实际的运用场景,特此有感: 

(1) 东北大学的校训就包括“知行合一”,随着RoboMaster机器人技术的不断提升,仅能够实现基础功能的机器人很难适应如今的比赛场地,这使得参赛的青年工程师在规则框架下不断提升机器人性能。东北大学TDT团队自参赛以来,始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改进发射机构,不断提升底盘功率控制性能,不断提升视觉技术,在一年又一年的传承下积累了大量机器人研发经验。

(2) 知行合一、开源分享是科技持续发展的主旋律。知行合一的工程师思维就是把自己的知识转化为实践,然后再通过实践提升到理论的过程,这也是TDT队名的由来。另外,在机器人研发领域,闭门造车并不能有很大的提升,多交流、多进行开源分享,才可能得到更大的提升。

(3) 初入实验室的时候,由于缺少系统学习RoboMaster相关知识的书籍,导致花了大量的成本去完成最基础的功能,在第一次制作步兵机器人的时候,我们更多是依靠自己平时的调参测试。而在后期研发和撰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主要依赖队伍积累和传承下来的知识体系,在解决实验问题的过程中重新把知识体系梳理了一遍,这是非常难得的经验。

本书从机械结构、控制系统、视觉识别等多方面入手,比较详细地介绍了RoboMaster步兵机器人的技术原理与实现方法。希望通过这些内容,读者能够对步兵机器人的设计、制作与调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进而激发读者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让读者感受青年工程师努力追求的“格物致知”精神文化。

本书第1章主要介绍“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的发展历程、RoboMaster步兵机器人的发展史与关键技术分析。

第2章至第6章围绕最常规类型(四轮麦克纳姆轮底盘构型)的步兵机器人展开技术分析。其中,第2章主要介绍步兵机器人的总体设计思路、重要参数选择、关键零部件选型以及人机交互方式设计; 第3章主要介绍步兵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包括底盘设计、供弹方式设计、云台设计、发射机构设计以及外观保护设计; 第4章主要介绍步兵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设计,包括系统需求分析、接口设计、电子元器件选择与电路板设计、功率模块设计与控制算法; 第5章主要介绍步兵机器人的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包括需求设计、硬件选型、滤波算法以及装甲板和能量机关的识别等; 第6章主要介绍在设计步兵机器人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7章介绍了平衡步兵机器人、全向轮步兵机器人及舵轮步兵机器人的部分内容。

本书力求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实用全面,适合广大科技爱好者、机器人研究者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我们相信,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在RoboMaster步兵机器人的世界里畅行无阻,开启属于自己的机器人探索之旅。

本书由东北大学TDT机器人实验室编写。其中,第1章由王法祺编写,第2章由刘铁、蔡皓、彭阳、王法祺编写,第3章由丁肖飞、刘希明、宝光辉、蔡皓、王法祺编写,第4章由黄谦、肖银河、钟毅、赵东阳、徐俊杰、曹澎骏、张誉忠、梁文生、冯宇霖编写,第5章由李御霖、严俊涵编写,第6章由黄谦、李昱棋、黄竟洋编写; 第7章由梁文生、陈培泽、王敏、李兴佳、王法祺编写。全书由陆志国、刘冲统稿。

限于编者水平,错误和欠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202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