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现代社会,无论学习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金融 知识。学会驾驭金融这个“时光机器”,能够增强我们的思维能力,改善我们的生 活品质。从实际出发、从根本出发,为非金融专业人士编写一本平实、清晰、靠谱、 有趣的金融学教材,是我的初心。因此,这是一本从土地里长出来的金融学通识教 育教材,它的特色可以概括为两句话:扎根现实生活,深入浅出地讲解金融理论和 概念;扎根传统文化,辩证分析如何善用金融、趋利避害。 本书是爱课程网中国大学 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金融与社会”课程 以及我的同名通识选修课的配套教材,也可作为社会各界人士学习金融知识、提高 金融素养的入门读物。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本书努力将 依赖于抽象逻辑推理和数理统计的金融学还原到有感知、有温度的真实生活场景或 者金融故事中,用故事解构金融理论,把理性知识与读者的感性认识联系起来,让 金融理论从实践中来,并回到实践中去,实践和理论相互印证。因此,本书所有章 节都由故事引入,故事全部来源于真实的金融实践,并且能够很好地承载本章要介 绍的金融概念和理论,这使得本书相较于一般的金融学教材,有较强的易学性和趣 味性。 金融本质上是一种技术,用以解决跨时空的资源配置问题。它是一种正确地做 事情的方式,但它本身无法解答何为正确的问题,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恰好可以告 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怎样的行为才有意义。金融只是手段,社会才是目的,所以 本书尝试着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将金融置于社会和文化的语境中,辩证地分 析金融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金融实践的底盘和底气,只有扎根于传统文化 的土壤里,才能汲取金融发展所需要的根本力量,才能明了金融最大的善是为社会 创造价值,改善大多数人的生活。 本书除第 9章之外,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基础篇和实践篇。基础篇包括第 1~ 4 章,主要目标是厘清基本的金融概念和逻辑,也为后面的延伸和应用打下理论基础。 实践篇包括第 5~8章,取材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将相关金融知 识融入其中,在分析金融问题的同时讲解金融理论。第 9章是我对传统文化融入金 融教育和实践的思考,可以看作是本书的总结和思想升华。由于本人传统文化根基 浅薄,这一章写得十分忐忑。 实际上我是怀着十分忐忑不安的心情将这本书呈现在您面前的。虽然我已经尽 心尽力,但是由于水平有限,书中一定存在许多的不足和缺憾,有任何错误或者问 题请您不吝赐教,我的邮箱是chenyan@buu.edu.cn。实际上,要把那不断变化、永 远涌动着无限创造热忱的金融实践变成课堂上生动的讲解或者白纸黑字的图书,本 身就是一件需要用一生去做的事情,这是我的使命,也是我的信仰。我将一直坚持 下去,止于至善,希望本书还有再版的机会。 一本书的完成,需要感谢许多人的帮助。首先要感谢历届选修“金融与社会” 课程的学生,你们真挚的情感、热情的鼓励给了我信心和力量,你们无私的反馈帮 助我把这门课“磨”得更好。其次要感谢在写作过程中帮助过我的学生和同事:李 锦彤同学撰写了蛋壳公寓案例的初稿,并帮我校阅了全书;孙欣曼同学绘制了金融 机构体系的框架图;苏艳芝老师参与了本书部分章节初稿的写作工作;我亲爱的女 儿帮我绘制了本书所有的思维导图。最后,我要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徐永杰先生, 他有着编辑特有的敏锐、执着和勤勉,感谢他卓有成效的工作。 这本书献给我亲爱的父亲。因为赶写本书,2021年春节我没有回家过年。没 想到再回家时,父亲与我竟已是天人永隔?? 编著者 2021年 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