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工程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不断提升,社会对工程造价管理
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导向和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工程量清单计价管理深刻影响了工程
造价管理工作的招标、投标过程及工程结算等过程;另一方面,工程的概算、预算阶段的
工程造价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领与工程量清单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的方法和知识要领显
现出了本质的区别,需要在教学和教材中给予更加清晰的划分和讲授;此外,工程造价全
过程管理的阶段性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需要在教学中更加有针对性和专业性,更加注重“工
程造价管理”课程本身的知识体系的独立性和培养特色;同时,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可视
化和云平台化,需要学生具有较为系统的认知,也需要在课程学习中更加明确地体现出新
的发展趋势和动向。
由于本人从事多年本科及硕士研究生的工程造价管理、项目管理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
作,所以每次在讲授“工程造价管理”课程的过程中,都深有感触,希望能够编写一本突
出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特色且能够清晰体现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体系、管理方法的教材,从而
让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同时希望能够在教材中反映最新的工程造价行业的发展
趋势和人才培养要求,通过配合有代表性的例题和案例,让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专业
认知,为学生成为工程造价领域的特色专业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书的编写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虽然仅历时两年,却融合了编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
行业人才培养需求的反思。本书将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的重点知识体系、典型专业
案例和课程思政素质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入浅出;突出了工程造价管理课程和专业的
核心知识架构和特色知识体系,系统展示了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中各阶段的工作重点、难
点、独有的知识结构和素质要求,为培养宽口径、专业化的工程造价管理人才提供了助力
和支持。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多位参编者的支持和参与,才能最终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其中,
沈阳工业大学的李勇老师参与编写了本书的第3章、第6章和第10章,沈阳工业大学的
II
工程造价管理
施惠斌老师参与编写了本书的第10章;天津商业大学的郝建新老师和上海财经大学的郑
睿老师对本书的编写提出了宝贵的建议。编写本书期间,研究生沙皓月、邱洋及本科生伍
小月、徐洋、孙浩翔协助做了大量的资料整理工作,在此表示感谢!
王 华
2022年7月于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