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工业基础、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国家安全和大国地位的重要战略保障。目前,世界上能够独立研制高性能军用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只有美、俄、英、中等少数几个国家,民用领域则由美、英两国垄断,技术门槛极高。
燃烧室是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其组织空气流动、雾化和混合燃油,通过燃烧过程把燃油中的化学能释放并转化为热能,用于提高发动机工作介质(燃气)的温度。高温的燃气工作介质是驱动涡轮使发动机输出推力或者功率的源泉,因而它常常被称作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心脏”。加力燃烧室在涡轮排气(或混合了外涵纯空气)中再次喷入燃油进行燃烧,目标是再次提高燃气的温度和排气速度,以大幅提升发动机的推力,被认为是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接力站”。
随着“十三五”期间我国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专项的全面启动实施,出现了很多关于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燃烧方面的优秀图书。这些图书侧重点不同,优势各异。本书立足清华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燃烧传热专业组的现状,为加强专业组队伍建设,特组织编写本书用作科研参考。本书集基础性、专业性、先进性和工程性于一身,形成了以下特点:
(1) 内容全面系统,脉络清晰分明。本书内容涉及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燃烧室的理论、关键技术和部件的原理、功用、工作机制、试验测试和故障分析,篇章内容全面、系统,章节脉络清晰。
(2) 理论深刻透彻,示例生动实用。本书的理论论述部分深刻、透彻,示例说明部分生动、实用。例如,对总压损失系数与温升比和马赫数间的理论关系,扩压器等压梯度型面计算理论、喷油嘴性能计算理论等都提供了详细的理论推导过程; 火焰筒的非冷却壁温计算、气膜冷却壁温计算,以及TBC壁温计算等示例紧扣应用,生动再现了不同应用场景中的壁温计算流程,实用性极强。
(3) 突出工程思维,注重应用实践。本书无论是燃烧基础理论还是燃烧室专业理论都聚焦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燃烧室工程。在编排上也是基于工程思维以燃烧室零组件作为全书的大纲。燃烧室试验和故障分析的章节更是从工程规模燃烧室出发,阐述工程燃烧室的性能试验和故障处理,直接瞄准应用实践。
全书共14章,其中1~12章和附录由清华大学教授曾青华编写,第13章由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专项总师冯大强研究员编写,第14章由空军5719型号总师邹利民研究员编写。全书由曾青华统稿。
本书在编著过程中,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如山(J.S.Chin)教授给予了大量指导。在此向金老先生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衷心感谢中国工程院院士甘晓华教授!甘院士治学严谨、为人和蔼,给予了本书关键性的指导。在此向甘院士致以最美好的祝福!
此外,很多业内专家和同事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素材和有益的建议,在此深表感谢。尤其感谢西北工业大学张群教授,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谢建光和郑明新研究员,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刘爱虢教授,5719厂欧秀萍和高明高级工程师,航空工业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李子昂部长,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王云雷研究员和何悟高级工程级,西南交通大学郑东副教授等,也特别感谢清华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老师们的支持和帮助。
本书涉及面较广,引用了大量文字、图、表、数据等,对这些内容的原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此外,有的图、表和数据等内容难以溯源,未能注明出处,敬请谅解!囿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2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