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泰顺县位于中国东南低矮丘陵地区,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这座小城都与世隔绝,生活在这里的百姓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自唐朝开始,这里逐渐成为中原达官贵族躲避战乱的“桃花源”。由于山区生产力落后,交通极其不便利,因此商业不发达,人员流动很少。3000年的农耕生活,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学会了与自然和谐相处,娴熟地掌握了如何向这片“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贫瘠土地“讨要”生活的技能。
正因为山区物资匮乏,这里的人特别懂得有节有度地利用自然资源。物资,特别是能够治病救命的中草药,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最珍贵的礼物,老百姓更是对其爱护有加。在泰顺,传统的采药人有许多严苛的规矩:“挖草本草药时要挖大留小”“种子播回到泥土中”“砍掉一棵药用的树后得补植一棵”。在西医、西药未普及以前,不管老百姓扭伤摔伤、伤风感冒,还是女性“做月子”,都靠山上的中草药来治疗或保养。经过 3000多年的经验积累,泰顺传承下来了一整套中草药诊疗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为 30万泰顺人生生不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近二十年以来,泰顺本土的中草药快速没落,甚至已经成为“非遗”保护的对象。曾经非常繁华的泰顺“草药一条街”也日渐冷清。泰顺本土中草药行业的衰落引起了不少有识之士的关注,许多人尝试着开发豆腐柴、大青、铜锤玉带草、积雪草、白苞蒿等中草药作为蔬菜,并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为助力泰顺本土中草药的复兴和开发,在乌岩岭保护区植物分类专家、泰顺县中医院中草药学专家和“草药一条街”老郎中们的共同努力下,在《浙江植物志(新编)》总主编李根有和陈征海两位教授的指导下,编者无数趟往返于野外和草药店铺之间,克服重重困难,编写成了《泰顺常见中草药图鉴》。
本书描述了 329种泰顺县常见中草药的学名、地方名、形态特征、药用部分、采制加工、性味功效和主治应用,并配有精美的形态特征和饮片电子照片,帮助读者通过看图识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快速入门中草药学,进而对中草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产生兴趣,并投身于中医药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中来。
本书的主要价值定位于中草药的植物分类,目的在于厘清泰顺常见中草药的原植物,鉴于植物分类学的不断更新演变,加上中药学科研的不断发展,以及受限于编写者的水平、民间内容收集等因素,本书难免存在不足之处,请各位同道和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以便再版时予以完善。
202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