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是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习近平

总书记强调指出:“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方面”“要加强人文关

怀和心理疏导,引导师生正确认识义和利、群和己、成和败、得和失,不断提升心理健康

素质”。这些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

指南。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高校通识课程之一,旨在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增强心理健康素质,

着力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

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

和可靠接班人。

拥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而且也是现代人

才发展的需要。对于高等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明确指出:“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形成

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产生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而拔尖创新人才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全面提高大学生心

理素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基本手段,既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高

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党(2018)

41号]指出,高校要基本形成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

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其中首要任务是推进知识教育,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体系,

组织编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教材,科学规范教学内容。

本书按照《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

实施纲要》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结合我校长期对心理健

康教育研究与实践的丰富积累,依据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从全面实施

素质教育的新视角、新观念及现代社会发展的新领域出发,在编写上力求突出科学性与思

想性、理论性与操作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特点,避免形成枯燥难懂的理论。

为扎实有效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具体

化、规范化发展,实现“教学推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的目标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高质量发展,依托佳木斯大学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带领

II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的心理联合会开展教科研活动,获批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扶持共建项目:“虚拟仿真

技术+学生理论社团”发展模式构建与创新研究(20KSE345)、2022年度黑龙江省高等

教育教学改革思政课专项项目:“虚拟仿真技术在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中的应用研究

(SJGSX2022014)”、佳木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2020JY3-40)。本书作为相关课

题阶段性研究成果,提升和展现了编写组成员的教科研水平。

本书共设十章内容,涵盖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相

关主题,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编写原则。理论内容由心灵故事、心灵之窗、心灵鸡

汤、心灵游戏和理论知识等组成,注重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寓教

于乐,通俗易懂地表达给各位大学生。心理案例以学生个体为样本说明心理问题的产生原

因和解决途径,心理测试为结合本章的相关测试,团体辅导提供了结合章节主题的辅导活

动方案。本书由朱玉珠、付瑶、邢传波担任主编;杨坤、吴迪、刘腾飞担任副主编;史秉

玉、王羽轩、唐琦、郝继辉参加编写工作。其中,朱玉珠写作8.1万字,付瑶写作5.1万字,

邢传波写作1.8万字,杨坤写作1万字,吴迪写作2万字,刘腾飞写作2万字,史秉玉写

作3万字,王羽轩写作3万字,唐琦写作3万字,郝继辉写作1万字。

本书以心理健康知识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紧紧围绕影响大学生人格成长和完善过程中

经常遇到的心理问题,如自我意识、人格完善、情绪调节、人际交往、恋爱心理、生涯发

展等方面的困扰,通过对心理理论、心理调适方法的传授、心理测试与训练等环节,帮助

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能够及时对可能发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必要的预防,增强心理健康

自我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心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也可以供心理咨询员、

辅导员、大学生、教师等参考学习。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在此,向相关文献的研究者辛

苦付出和努力表示诚挚谢意。由于编者水平和能力有限,加上时间仓促,书中疏漏之处在

所难免,欢迎广大同行和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编 者

202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