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序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最小单元,婚姻家庭法是调整人类最基础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也是社会伦理与文明的映照。在当代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婚姻家庭法承载着维护婚姻家庭关系稳定、保障个体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使命。我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整合了《婚姻法》与《收养法》,并将法律名称由“婚姻法”修改为“婚姻家庭编”,使婚姻家庭法回归民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一名称上的变化也反映出立法者更加重视家庭法律结构的理念。随着《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婚姻家庭编的规则体系更加完善,这也对婚姻家庭法律实践与理论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书立足于新时代背景下婚姻家庭法理论发展与实务需求,力求为读者提供一部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教材。

本书在内容和体例安排上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内容体系的完整性。本书涵盖了《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所有条文,同时也尽可能地涵盖《民法典》颁行以来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这有利于读者准确把握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全貌。同时,本书的体例安排与《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保持了一致,这既有利于学生结合《民法典》的规定学习婚姻家庭法知识,也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二是密切关注司法实践情况。婚姻家庭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司法实践中发生了大量的婚姻家庭纠纷。本书梳理了《民法典》颁行前后具有代表性的司法案例,并将其改编为易于理解的内容,力求真实展现婚姻家庭领域司法实践的真实情况,并努力在理论层面有效回应相关疑难问题,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婚姻家庭法规范的司法适用情况。三是兼顾本土性与国际性。婚姻家庭法规则具有很强的伦理性和本土性色彩,如我国实践中存在的事实婚姻问题、彩礼的性质及其返还问题等。同时,本书也注重对域外法经验的介绍,这可以为我们观察婚姻家庭法律制度提供更为广阔的视角。四是注重回应理论争议和社会热点问题。本书从《民法典》的规定出发,从法律解释层面回应相关理论争议和社会热点问题,这对于司法实践中妥当解决婚姻家庭法律争议、保障《民法典》规则的准确适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本书依据《民法典》等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并结合我国司法实践情况,对婚姻家庭法律制度进行了系统阐释和研究。本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婚姻家庭法的一般原理”,对婚姻家庭的基本概念以及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制度展开了研究;同时,本章还依据婚姻家庭编的规定,对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进行了系统阐释。第二章“结婚”,对结婚制度进行了系统阐释,具体研究了结婚的概念和条件、无效婚姻、可撤销婚姻以及婚姻被宣告无效或者被撤销的法律后果等制度。第三章“家庭关系”,依次对夫妻关系、夫妻财产制以及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近亲属关系进行了研究。第四章“离婚”,主要对离婚制度的基础概念、协议离婚、诉讼离婚以及离婚的法律后果等问题展开了研究。第五章“收养”,对收养制度的基础概念、收养关系的成立、收养的效力以及收养关系的解除等问题展开了研究。

本书的适用对象为法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亦可作为家事法官、律师等法律实务工作者的参考用书。婚姻家庭编作为我国《民法典》的独立一编,在我国民事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与《民法典》的其他各编具有密切联系,婚姻家庭编的许多制度、规则也需要结合《民法典》的其他各编加以理解。建议读者在使用本书的过程中,善于运用体系化思维,密切关注婚姻家庭编与《民法典》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等各编的联系。同时,考虑到婚姻家庭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本书在各章节设置了相关的实务案例,建议读者也密切关注司法实践情况,善于运用婚姻家庭法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

本书是笔者对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初步思考,也是笔者展开家事法理论研究的一次探索,由于资料所限,相关内容难免存在不完善之处,还请不吝批评指正。

婚姻家庭法学王叶刚2025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