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推荐序一

通向人机共生的时代

——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元宇宙实验室主任 钟沈军教授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DeepSeek以其卓越的推理能力和开源生态的包容性,正悄然重塑着人类与机器协作的边界。作为一名人工智能领域人机协作的应用者、研究者和传播者,有缘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这本《DeepSeek即时通:提示词重塑AI生产力》付梓之前得以先睹为快,备感荣幸。

我惊讶于作者将晦涩的技术原理平民化的匠心,更对黑马王子张得一教授年逾古稀躬身入局人工智能的热潮,在未来呼啸而来时一跃而上,驰骋数智星河的矫健身姿而心生敬意。

更为难得的是,作者以“授人以渔”的利他之心,将其闯荡数智星河的亲身经历,潜心研习的经验心得在书中“手把手”倾囊相授,深入浅出传授其苦心孤诣总结出的DeepSeek应用宝典,并寄望于读者阅后即通,成为自己数智星河的摆渡人。

不同于市面上那些堆砌代码、罗列技术参数的“极客手册”,这本《DeepSeek即时通:提示词重塑AI生产力》有三大特点。

其一,直抵元规则的“黄金钥匙”。本书作者、年逾古稀的张得一老师基于对人机交互底层逻辑的深刻洞察,提炼出“通用提示词”的精髓,并锻造出“提问”“描述”“指令”这打开AI之门的“三把黄金钥匙”。

其二,即学即用的“共生手册”。本书摒弃空洞晦涩的理论说教,全书洋溢着“动手就会”的务实精神。300余幅精心设计的图解、流程图、思维导图,如同一位耐心的向导,将复杂的操作步骤可视化、直观化。它真正实现了作者追求的即学、即用、即通,从而将AI化为本能,进一步推进人机协作的实用共生。

其三,破除AI幻觉的“实用良方”。面对AI时而出现的“幻觉陷阱”,初学者往往无感而陷入其中。作者以其深厚的实践功底,开出“三想法则”的良方:“想深、想透、想明白”。同时通过交叉验证,人工纠错校正的方法,严格防范AI幻觉。

本书最值得称道的是,作者深谙《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中华哲理,并以“三元万象”定律在“道、法、术、器”四个层面创造性地构建了一套驾驭现代AI的实用框架。比如:

在“道”的(规律)层面,有“六套黄金魔方”揭示提示词构建的底层逻辑;

在“法”的(策略)层面,有“六元轮动魔法”提供应对复杂场景的策略框架;

在“术”的(技巧)层面,有“六套变形魔术”展现激发创意潜能的具体技法;

在“器”的(模型)层面,有“六路破局魔型”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强大工具。

纵观本书,我们能深刻感受到年逾古稀的长者以其认知系统与生成式大模型完成了一次次实时交互,演绎了“经验沉淀”与“智慧涌现”的现代交响。

作者用半生积累的认知势能,以其特有的大道至简的思维构建了适配东方思维的AI认知框架,以“触类旁通”的哲学思维架起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之间的虹桥,从而在人机交互瞬息万变的海洋开辟出系统框架相对稳定的认知航道。

理论上讲,随着人机交互的深层次推进,一些大模型宣称“人类只需提问”并非只是技术狂妄的喧嚣。但是,本文作者张得一教授却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战略实践中,完成了一次深刻的反拨—根植于中华现代文明的DeepSeek或许将承载着中华文脉的基因驶向智能的星河。而真正的智能不是单向的索取,而是双向的对话;不是算法的奴役,而是人机的共生。技术的持续进化,应该只是人文的镜像;AI时代最好的启蒙,莫过于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认知宇宙的舵手。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诗人屈原仰观宇宙,俯察人世,以恢弘磅礴的惊世《天问》,发出了对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深沉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今天,我们站在了智能时代的门槛前,借助DeepSeek这样的深度求索系统,将人类奇思妙想的“天问”专注于AI独有的创造力的魔幻方框之中,并由此通向一个人机共生智慧涌现的世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谨以此序,纪念屈子行吟探索宇宙规律与人类命运终极关怀的《天问》,致敬这个用艾草香薰穿越秦砖汉瓦,叩击现代文明的AI启蒙时代。

愿每位读者都能在DeepSeek的引领下,在人生旅途中探索出自己的深度求索之路。

乙巳年端午 南开园秀山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