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42元
印次:1-1
ISBN:9787302426868
出版日期:2016.01.01
印刷日期:2016.01.22
图书责编:李文彬
图书分类:零售
《中国腐败高发期及其治理研究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腐败高发期及其治理方略研究》。是新中国治理丛书中的第一本。 作者在本书中客观描述了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三反”“五反”运动,它是由增产节约运动演变而成的反腐败运动。 “三反”“五反”运动后,共产党毛泽东不间断地发动了一系列反腐败的斗争,将腐败频度控制在较低水平,使共和国出现了清明政治的局面,也创造了世界上少见的政治清明时代。
此书分别以“强力改造社会,领导干部坚决反腐败”;“社会总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建章立制,教育反腐”;“掌握政策,维护大局”;“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为题,研究了建国初期腐败高发期的治理方略。总结了反腐败工作的经验教训,对于推进当代中国的反腐败事业进一步前进,坚定反腐败的必胜信心,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导言 一个政党也好,一个政权也好,如果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反而腐败堕落,一定会走向灭亡。无产阶级政权或政党变质不仅存在着可能性,而且存在着现实危险性。东欧剧变就证明了这一点。中国改革开放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风和社会风气的状况。如果政治上不能控制腐败,会使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出现曲折,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政权的长治久安。因此,研究腐败及其治理问题,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当前中国社会的腐败问题,已引发社会公众的热烈议论。每个关心中国社会发展的公民——无论是专家还是普通百姓——都会就当前的腐败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研究中国的腐败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任何一个关于治理腐败的课题,都应当有自己的着眼点和特色。有人擅长“立论”,有人擅长“史实”,还有的善于史论结合。本书着眼于“史实”,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腐败高发期及其治理方略。 对本书的研究定位、范围、方法、意图和特点,我们有以下几点说明: 第一,力图改变站在国外立场观察中国腐败问题的学术路径,尝试立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波澜壮阔反腐历程的基本史实,得出一些新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著名经济学、政治学学者积极介入腐败问题研究,译介了国外学者尤其是西方学者关于腐败与控制腐败的理论,如公共选择学派的寻租腐败论、现代化腐败论、东方社会民俗腐败论等,开拓了我国学者的研究视野,启发了研究思路。在学术观点和研究路径方面,著名学者具有重大的影响力。他们在腐败问题研究方面的研究方法和路径,给以后的研究者带来将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控制腐败的现成经验全盘照搬的习惯。目前,我国治理腐败理...
第一章从增产节约运动到“三反”“五反”运动
一、 “三反”“五反”运动的性质
二、 增产节约——“三反”“五反”运动的最初动因
三、 由增产节约运动发展到反腐败运动
第二章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现高频腐败
一、 中央高层的清醒与“整风”
二、 初查期各地各部门向中央的报告
三、 动员期地方和部门暴露的严重问题
四、 中央机关的问题“不是个别的”
第三章对新中国成立初期腐败状态的说明
一、 高频腐败发生的原因
二、 “三反”“五反”运动后为政治清明的继续努力
三、 开创了一个政治清明的伟大时代
第四章改造社会,领导干部坚决反腐败
一、 对社会进行全面的整合
二、 坚强有力的领导
三、 干部以身作则,高风亮节
第五章社会总动员,群众广泛参与
一、 动员全党,动员社会各界
二、 民主党派响应“三反”“五反”的号召
三、 积极投身到“三反”“五反”运动中的青年
四、 妇女踊跃参加反腐败斗争
五、 “瞒天瞒地,瞒不过店堂伙计”
六、 历史启迪: 反腐败要走群众路线,但不可搞群众运动
第六章建章立制,教育反腐
一、 加强反腐败的制度建设
二、 以案说法,教育人民
三、 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提高人民思想觉悟
四、 树立思想品德高尚的先进典型
五、 强化干部的劳动观念,崇尚勤俭朴素
第七章掌握政策,维护大局
一、 1952年的《学习》杂志事件
二、 《学习》杂志事件的政策蕴涵
三、 依据社会发展阶段,科学对待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