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智能技术与应用
提供课件,大纲,答案

作者:许毅、陈立家、唐星、陈建军

丛书名:面向数字化时代高等学校计算机系列教材·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定价:79.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85609

出版日期:2025.05.01

印刷日期:2025.04.27

图书责编:王冰飞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根据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大数据和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的发展方向和教学需要,结合无线 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现状编写而成。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 概述、无线传感器网络传感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开发环境、 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控制与覆盖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与组网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支撑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技术标准、无线传感器网络接入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 本书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浅显易懂,不仅注重基本概念和基础技术,还强调了技术应用和实践教学内容,力求概念准确、图文并茂。 本书可作为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大数据、物联网工程、自动化等信息技术类专业以及交通、物流和航运专业学生教材,也可作为职业培训和工程技术开发人员的参考书。 "

"许毅,博士,副教授,研究领域,计算机网络及应用 2.物联网技术及智能交通 3.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30多篇有价值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其中有10篇被EI和ISTP检索。主持研究过近10项横向科技合作项目;参与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新教师基金、1项交通部重点项目、2项省科技合作项目,10多项横向项目;其中“YJ-31型门机负荷状态监测仪”的研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陈立家,武汉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任武汉理工大学航运学院研究与实验中心主任。 长期以来从事智能航海与仿真技术教学与科研工作,唐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CCF推荐的国际会议和期刊,国内T1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湖北省和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和香港研究资助局项目6项。担任多个CCF推荐的国际学术期刊、会议的审稿人和技术程序委员会成员。陈建军,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负责参与物联网工程一流专业建设,2022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主编《RFID原理与应用》(第2版)。参与教研项目有:《基于TISimpleLink的物联网实验实践贯通平台设计与开发》(校级)、《计算机人工智能专业虚实相融的机器人综合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省级)。长期从事《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射频识别与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应用》等课程的教学。"

前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一个以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为基础,由计算机、心理学、哲学等多学科 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 ,试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起源于传媒领域,是信息科技产业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体与网络相连接,物体通过信息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等功能。 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是人工智能(AI)技术与物联网(IoT)深层次的结合,以实现更高效的物联网操作,改善人机互动,加强数据管理和分析。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综合力量,有望在广泛的行业垂直领域释放未实现的客户价值,如边缘分析、自动驾驶汽车、个性化健身、远程医疗、精准农业、智能零售、预测性维护和工业自动化。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

课件下载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第1章绪论

1.1WSN的基本概念

1.1.1无线网络的描述

1.1.2WSN的定义

1.1.3WSN系统的组成

1.2WSN的特征描述

1.2.1与无线自组网的区别

1.2.2与现场总线的区别

1.2.3传感器节点的限制

1.2.4WSN的主要特点

1.3WSN的关键性能指标

1.4WSN的应用

1.5WSN的发展历史

1.5.1计算设备的演化历史

1.5.2WSN发展的三个阶段

1.5.3WSN的新兴研究领域

1.6传感器与WSN的发展趋势

1.6.1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1.6.2WSN的发展趋势

习题1

第2章WSN传感技术

2.1传感器的基础知识

2.2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2.3传感器的分类

2.4常用的传感器

2.4.1能量控制型传感器

2.4.2能量转换型传感器

2.4.3光敏传感器

2.4.4气敏、湿敏传感器

2.4.5生物传感器

2.4.6集成传感器

2.5智能传感器

2.5.1智能传感器的定义

2.5.2智能传感器的组成

2.5.3智能传感器的特点

2.5.4智能传感器的应用

2.6机器人传感器

2.6.1机器人传感器网络

2.6.2视觉传感器

2.6.3听觉传感器

2.6.4触觉传感器

2.6.5嗅觉传感器

2.6.6味觉传感器

2.6.7无线传感器与机器人

2.7图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