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1章半导体IC的构造——既神奇又不可思议的
半导体
1.1何谓半导体——导电的难易性
1.2神奇的硅——在地球表面的元素中储量排行第二
1.3集成电路中集成的是什么——三极管、电阻、电容
1.4半导体元件与集成电路——集成电路面面观
1.5二极管的功能——3种类型的二极管
1.6三极管的功能——可以比作通过水闸的水路
1.7MOS与双极性晶体管的比较——按IC的材料
分类
1.8存储器、各种类型的CPU——从MPU、ASIC到
系统LSI
1.9存储器的种类——从DRAM到快闪存储器
1.10CISC与RISC——MPU的两个发展系列
1.11半导体器件的用途与特征——各具特色的半导体
器件大显身手
1.12存储器的大小对比——压缩技术
1.13DRAM的技术先导作用——从DRAM到CPU
1.14摩尔定律继续有效——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
又一村
1.15集成电路发明50周年历史回眸——两人一小步,
人类一大步
1.16微处理器发展历程——IC技术插上腾飞的翅膀
专题栏: 半导体IC工厂厂址应具备哪些条件
第2章IC如何进行计算与存储——CPU与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2.1双极性晶体管集成电路的结构——比CMOS速度更快
2.2N型与P型MOS的区别——电压和电流的正负号
变化一下即可
2.3何谓CMOS——最为普及的LSI
2.4电荷的积蓄方法——向DRAM“写入”
2.5DRAM的重写——从DRAM“读出”
2.6快闪存储器之一——不易失存储器中电荷的积蓄方法
2.7快闪存储器之二——半永久数据的存储
2.8加法计算——二进制法计算
2.9减法计算——利用“负数相对于2的补数表现”
2.10乘法计算——如何实现乘法器
2.11何谓NAND型——CMOS逻辑电路
2.12NOR型、AND型、OR型——各种类型的逻辑电路
2.13半导体的动力和功耗——IC内的电压以5V为中心
专题栏: 存储器更新换代的标志是出现“比特剪刀差”
第3章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制作工艺——IC工厂的实际体验
3.1半导体集成电路制作鸟瞰——开发顺序与制作工程
3.2IC制造的全工程——涉及前工程和后工程的五大工序
3.3“前”工程——制作带有电路的芯片
3.4G/W(Goodchip/Wafer,合格芯片/硅圆片)检测工程——判定
芯片是否合格
3.5如何定义成品率——对综合实力的检验
3.6“后”工程——从划片到成品检验
3.7IC设计图的制作——要做到技术先进性与市场需求兼顾
专题栏: 计算机模拟
第4章硅圆片的制作——前工程之一: 闪闪发光的单晶硅圆片
4.1高纯硅的制作——99.999999999%的超高纯
4.2拉制单晶硅——CZ法与FZ法
4.3硅圆片的制作——从单晶硅棒切成硅圆片
4.4研磨成闪闪发光的单晶硅圆片——决定形状和品质的重要关口
4.5硅圆片直径与有效芯片——以6~8英寸硅圆片为中心
4.6硅圆片的价格——如何降低芯片的价格
4.7外延硅圆片,SOI——提高器件性能的手段
专题栏: 超净工作间
第5章薄膜的制作——前工程之二: 重要的扩散工艺
5.1薄膜在IC中所起的作用——从绝缘到LSI的保护
5.2薄膜的制作方法——热氧化法、化学气相沉积(CVD)法、溅射
沉积法
5.3热氧化法——制取优良的绝缘膜
5.4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利用化学触媒由气相反应沉积薄膜
5.5溅射沉积法——用物理气相沉积的办法制取薄膜
5.6杂质的扩散之一——热扩散法
5.7杂质的扩散之二——离子注入法
5.8热处理的目的何在——压入、平坦化、电气活性化
专题栏: 由机器人制作IC
第6章电路图形的制作——前工程之三: 掩模与刻蚀
6.1IC、LSI高集成化的关键——设计基准的进一步缩小
6.2涂布光刻胶——制取图形的第一步
6.3掩模图形的复制——曝光操作
6.4显影——复制图形的形成
6.5干法刻蚀——刻蚀的进行过程
6.6湿法刻蚀——浸蚀法和旋转法
6.7平坦化技术——微细化不可缺少的技术
6.8铜布线——有单大马士革和双大马士革之分
6.9多层布线之一——高集成度的保证
6.10多层布线之二——已进展到第4代
专题栏: 清洗
第7章IC组装——后工程之一: 从划片到塑封
7.1划片——划分成一个一个的芯片
7.2装片作业——把芯片固定于框架中
7.3电极的连接与键合——引线键合方式
7.4无金丝键合——无引线键合方式
7.5封装的种类——IC的封装
7.6封装和按印——气密封装和非气密封装
7.7多引脚与高性能化——封装的进展极为迅速
7.8外形尺寸与芯片相同的晶圆级CSP——最适合用于便携设备
7.9系统封装SiP——SiP与SoC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促进
7.10环境友好型封装——如何实现无铅化
7.11散热结构——如何将热量散出
7.12高密度多层基板——高密度封装的载体
专题栏: 半导体工厂的投资内容
第8章检验与测量——后工程之二: 多重检验
8.1检验、测量工程的全貌——各工序严格把关
8.2可靠性与筛选之一——加速试验
8.3可靠性与筛选之二——断线等的检验
专题栏: 分析与检测技术
第9章包罗万象的半导体——从非晶态到光集成电路
9.1ASIC是什么——3种类型的单元阵列
9.2多达10层的多层布线——平坦化与层间导通孔
9.3所谓系统LSI(SoC)——多个LSI制作在同一块芯片上
9.4电子眼睛CCD——一维CCD、二维CCD
9.5半导体激光器——光电子用光源
9.6何谓化合物半导体——ⅢⅤ族化合物
9.7化合物半导体的应用——白光LED照明
9.8非晶态半导体——非晶态固体
9.9HEMT半导体——低电压、高速度
9.10超晶格半导体——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半导体
9.11约瑟夫森半导体——利用超导性的元件
9.12光集成回路和OEIC——极有可能变为现实
专题栏: 半导体的未来
第10章最尖端的半导体技术——下一代的IC和LSI
10.1从一次式(步进式)曝光到扫描式曝光——以0.25μm为
分界线
10.2细到曝光线宽的极限——电子束曝光技术
10.3同步辐射光源——有希望的曝光光源
10.4采用多值化技术增大存储容量——采用四值的DRAM
10.5制作低电压型IC之一——比例定律
10.6CPU的高性能化——三极管数量增加和工作频率提高
10.7制作低电压型IC之二——降低功耗的关键
10.8新材料的导入——材料是半导体技术发展的关键
10.9纳米时代新技术——硅材料仍有潜力
10.10如何实现器件的高性能——同时从基板工程和布线工程
入手
附录IC制程常用缩略语注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