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1章概论(1)
1.1内部控制概念的起源(1)
1.2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2)
1.2.1内部牵制阶段(3)
1.2.2内部控制制度阶段(4)
1.2.3内部控制结构阶段(7)
1.2.4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9)
1.2.5全面风险管理框架阶段(10)
1.3内部控制的功能(11)
1.4内部控制的局限性(13)
1.5内部控制学与其他学科体系之间的关系(16)
阅读与思考尼克?里森PK杰洛米?科维尔(18)
第2章内部控制体系框架(21)
2.1IC-IF框架(1992)(21)
2.1.1COSO组织及其发布的报告(21)
2.1.2IC-IF框架(1992)的内容(23)
2.1.3IC-IF框架(1992)的贡献(25)
2.2IC-IF框架(2013)(26)
2.2.1IC-IF框架(2013)总体架构(27)
2.2.2IC-IF框架(2013)的内控目标(29)
2.2.3IC-IF框架(2013)的内控原则(31)
2.3ERM框架(35)
2.3.1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概述(35)
2.3.2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构成要素和目标(37)
2.3.3ERM框架与IC-IF框架的对比(37)
2.4其他内部控制架构(40)
2.4.1加拿大的COCO报告(40)
2.4.2英国Turnbull报告(42)
2.4.3法国内部控制框架(43)
2.4.4南非的King报告(44)
2.4.5日本的内部控制架构(46)
2.5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内部控制的要求(47)
阅读与思考安然事件(52)
第3章我国内部控制的演变路径(54)
3.1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沿革(54)
3.2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60)
3.2.1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阶段(60)
3.2.2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阶段(62)
3.2.3企业内部控制的配套指引阶段(62)
3.2.4我国内部控制体系的整体架构(65)
3.3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71)
阅读与思考票据风云(74)
第4章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78)
4.1公司治理概述(78)
4.1.1多级代理关系与多级控制系统(79)
4.1.2公司治理模式(81)
4.2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83)
4.3中国公司的治理框架(85)
4.3.1股东和股东大会(87)
4.3.2董事和董事会(89)
4.3.3监事和监事会(92)
4.3.4经理人员(94)
4.3.5治理评价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现状(94)
阅读与思考万科风暴中的公司治理问题(96)
第5章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98)
5.1内部控制设计的理念基础(98)
5.1.1内部控制的人性设计(98)
5.1.2欺诈与舞弊理论(100)
5.1.3混沌理论与内部控制(104)
5.2内部控制设计的原则与分类(107)
5.2.1内部控制设计的原则(107)
5.2.2内部控制分类(108)
5.3内部控制设计的方法和步骤(110)
5.3.1内部控制设计的方法(110)
5.3.2内部控制设计的步骤(113)
阅读与思考中南传媒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方案(116)
第6章内部控制的评价(119)
6.1概述(119)
6.2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122)
6.2.1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原则(122)
6.2.2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程序(123)
6.2.3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123)
6.2.4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127)
6.3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的审计报告(131)
6.3.1签订业务约定书(132)
6.3.2计划审计(132)
6.3.3实施审计(133)
6.3.4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认定(135)
6.3.5内部控制审计报告(136)
6.4注册会计师的管理建议书(142)
阅读与思考湘酒鬼与泸州老窖的亿元失踪案(144)
第7章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设计(148)
7.1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148)
7.1.1企业文化的内涵(148)
7.1.2企业文化的评估(150)
7.2内部控制组织架构设计(152)
7.2.1治理结构(153)
7.2.2内部机构的设计(153)
7.2.3组织架构的运行(162)
7.3人力资源的管理(164)
7.3.1人力资源的引进与开发(164)
7.3.2人力资源的使用和退出(166)
7.4企业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168)
7.4.1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的控制(172)
7.4.2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174)
7.4.3促进就业与员工权益保护(176)
阅读与思考百度和谷歌的选择(177)
第8章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上)(181)
8.1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181)
8.1.1采购业务概述(181)
8.1.2岗位责任制和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182)
8.1.3关键控制环节(183)
8.2销售业务的内部控制(188)
8.2.1销售业务概述(188)
8.2.2岗位责任制和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189)
8.2.3关键控制环节和内控制度(189)
8.3筹资业务的内部控制(194)
8.3.1筹资业务概述(194)
8.3.2岗位责任制与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196)
8.3.3关键控制环节(196)
8.4投资业务的内部控制(199)
8.4.1投资业务概述(199)
8.4.2岗位责任制和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200)
8.4.3关键控制环节(200)
8.5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204)
8.5.1担保业务概述(204)
8.5.2岗位责任制和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205)
8.5.3关键控制环节(207)
阅读与思考奥林巴斯的内控缺陷(211)
第9章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下)(214)
9.1资产管理(214)
9.1.1存货(214)
9.1.2固定资产(218)
9.1.3无形资产(221)
9.2合同管理(224)
9.2.1岗位责任制(224)
9.2.2合同调查(225)
9.2.3合同谈判(226)
9.2.4合同订立(226)
9.2.5合同履行(228)
9.3业务外包(229)
9.3.1岗位责任制(229)
9.3.2业务外包承包方的选择(231)
9.3.3业务外包合同(231)
9.3.4业务外包的实施(231)
9.4研究与开发(232)
9.4.1岗位责任制(232)
9.4.2研究开发的立项管理(233)
9.4.3研究开发的过程管理(233)
9.4.4核心人员管理制度(233)
9.4.5研究成果验收制度(234)
9.4.6研究成果的开发与保护(234)
9.5工程项目(235)
9.5.1岗位责任制(236)
9.5.2工程立项(237)
9.5.3工程招投标(237)
9.5.4工程造价(238)
9.5.5工程建设(238)
9.5.6工程验收(239)
阅读与思考科创公司的内控困惑(239)
第10章内部控制的未来发展趋势(242)
10.1计算机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内部控制(242)
10.1.1岗位责任制(243)
10.1.2信息系统的控制层级(243)
10.1.3信息系统的开发(244)
10.1.4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245)
10.1.5信息系统的终结(246)
10.1.6COBIT框架(247)
10.2内部控制的量化评价:平衡计分卡(253)
10.2.1平衡计分卡概述(253)
10.2.2平衡计分卡与内部控制(254)
10.3全面预算下的内部控制(258)
10.3.1全面预算概述(258)
10.3.2岗位责任制(258)
10.3.3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机构(259)
10.3.4预算的编制(261)
10.3.5预算的执行(262)
10.3.6预算的调整(262)
10.3.7预算的考核(263)
10.4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263)
10.4.1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耦合(263)
10.4.2识别风险所关注的因素(264)
10.4.3风险的应对策略(265)
10.4.4国际风险管理标准ISO 31000(267)
10.5内部控制的战略导向(271)
10.5.1战略与内部控制的整合(271)
10.5.2发展战略的制定(272)
10.5.3影响发展战略的内外部因素(274)
10.5.4发展战略的实施(275)
阅读与思考光大证券乌龙指(275)
参考文献(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