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2

    一、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3

    二、国外审计的发展历史 5

  第二节  审计的定义与特征 8

    一、审计的概念 8

    二、审计特征 9

  第三节  审计的对象与分类 10

    一、审计对象 10

    二、审计分类 11

  第四节  审计的目标与职能 19

    一、审计目标 19

    二、审计职能 20

  第五节  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审计 21

    一、计算机审计概述 21

    二、计算机审计的基本特征 23

    三、计算机审计的工作程序 24

    四、计算机审计方法 24

  思考题 27

  业务题 27

第二章  审计职业标准与民间审计组织 30

  第一节  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31

    一、审计准则的含义和作用 31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32

  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 34

  第三节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39

    一、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因 39

    二、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种类 41

    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法律规定 41

    四、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防范措施 44

  第四节  注册会计师与会计师事务所 47

    一、注册会计师考试和注册制度 47

    二、会计师事务所 49

  第五节  会计咨询与服务业务 52

    一、会计咨询、服务业务的特点和范围 52

    二、代理记账业务 54

    三、税务代理业务 55

  思考题 56

  业务题 57

第三章  审计程序与审计技术方法 59

  第一节  审计程序 60

    一、审计的准备阶段 60

    二、审计的实施阶段 62

    三、完成审计工作阶段 62

  第二节  管理层认定 65

    一、管理层认定的含义和内容 65

    二、管理层认定与审计目标 66

    三、管理层认定与审计程序 68

  第三节  审计方法 68

    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69

    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71

  第四节  审计抽样技术 72

    一、审计抽样的概念和分类 72

    二、控制测试中的审计抽样 73

    三、实质性程序中的审计抽样 77

  思考题 80

  业务题 80

第四章  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 82

  第一节  审计风险 83

    一、审计风险的含义 83

    二、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 83

  第二节  审计重要性 85

    一、审计重要性的含义 85

    二、影响审计重要性水平因素 86

    三、实施审计计划对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87

    四、审计过程中对重要性水平的考虑 91

    五、评价审计结果对重要性水平的考虑 91

  第三节  审计证据 93

    一、审计证据的含义及基本特点 93

    二、证据分类 95

    三、审计证据的收集、鉴定与整理分析 96

  第四节  审计工作底稿 97

    一、审计工作底稿概述 97

    二、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基本要素和常用格式 99

    三、审计工作底稿复核与管理 102

  思考题 103

  业务题 104

第五章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107

  第一节  接受业务委托和计划审计工作 108

    一、接受业务委托 108

    二、计划审计工作 109

  第二节  风险评估审计 114

    一、风险评估程序概述 114

    二、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117

    三、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123

    四、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132

  第三节  风险应对程序 133

    一、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 134

    二、控制测试 136

    三、实质性程序 140

  思考题 146

  业务题 147

第六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150

  第一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主要活动及其关键控制 151

    一、销售与收款循环所涉及的主要业务内容 151

    二、主要凭证和记录 154

    三、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关键控制 155

  第二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控制测试 157

  第三节  营业收入的审计 158

    一、营业收入的审计目标 158

    二、主营业务收入的实质性程序 158

    三、其他业务收入实质性测试程序 164

  第四节  应收账款的审计 164

    一、应收账款的审计目标 164

    二、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164

    三、坏账准备的实质性程序 170

  第五节  其他相关账户的审计 171

    一、应收票据的审计 171

    二、预收账款的审计 173

    三、销售费用的审计 173

  思考题 174

  业务题 174

第七章  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 177

  第一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主要活动及其关键控制 178

    一、采购与付款循环所涉及的主要业务内容 179

    二、主要凭证和记录 180

    三、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关键控制 181

  第二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控制测试 182

  第三节  应付账款审计 183

    一、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 183

    二、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183

  第四节  固定资产审计 185

    一、固定资产的审计目标 186

    二、固定资产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186

    三、累计折旧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189

    四、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实质性测试 190

  第五节  其他相关账户的审计 191

    一、预付账款的审计 191

    二、应付票据的审计 192

    三、在建工程的审计 193

  思考题 194

  业务题 194

第八章  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 197

  第一节  生产与费用循环主要活动及其关键控制 198

    一、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 198

    二、主要业务活动及关键控制 199

  第二节  生产与费用循环控制测试 201

    一、生产与费用循环的内部控制 201

    二、生产与费用循环的控制测试 202

    三、评估生产与费用循环的重大错报风险 204

  第三节  存货审计 207

    一、存货的审计目标 207

    二、存货的实质性测试 208

    三、存货计价测试和截止测试 213

  第四节  应付职工薪酬审计 216

    一、应付职工薪酬审计的目标 216

    二、应付职工薪酬的实质性程序 217

  第五节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218

    一、存货相关账户的审计 219

    二、存货跌价准备审计 221

    三、管理费用审计 221

  思考题 222

  业务题 222

第九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225

  第一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主要活动及其关键控制 226

    一、筹资与投资循环的主要凭证与会计记录 226

    二、筹资与投资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 227

    三、筹资与投资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的关键控制 228

  第二节  筹资与投资循环控制测试 228

    一、筹资活动的控制测试 228

    二、投资活动的控制测试 231

  第三节  借款审计 235

    一、借款审计的目标 235

    二、短期借款的审计 235

    三、长期借款的审计 236

    四、应付债券的审计 238

    五、财务费用的审计 239

  第四节  所有者权益审计 241

    一、所有者权益的审计目标 241

    二、实收资本(股本)的审计 241

    三、资本公积的审计 242

    四、盈余公积的审计 244

    五、未分配利润的审计 244

  第五节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 246

    一、其他应收款审计 246

    二、无形资产审计 247

    三、应付股利审计 248

    四、其他应付款审计 248

    五、长期应付款审计 249

    六、营业外收入审计 249

    七、营业外支出审计 249

    八、所得税费用审计 250

  思考题 250

  业务题 251

第十章  货币资金的审计 253

  第一节  货币资金涉及的主要活动及凭证 253

    一、货币资金审计概述 253

    二、货币资金审计与交易循环审计 254

    三、货币资金审计涉及的主要凭证 254

  第二节  货币资金的控制测试 254

    一、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内容 254

    二、货币资金控制测试步骤 258

  第三节  库存现金审计 259

    一、库存现金审计的目标 259

    二、库存现金的实质性程序 259

  第四节  银行存款审计 263

    一、银行存款审计目标 263

    二、银行存款的实质性程序 263

  第五节  其他货币资金审计 267

    一、其他货币资金审计的目标 267

    二、其他货币资金的控制测试 267

    三、其他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序 268

  思考题 270

  业务题 270

第十一章  审计工作完成与审计报告出具 272

  第一节  期初余额审计 273

    一、期初余额的含义 273

    二、期初余额的审计目标 274

    三、期初余额的审计程序 274

    四、期初余额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274

  第二节  期后事项审计 275

    一、期后事项的含义及种类 275

    二、期后事项的审计目标 275

    三、期后事项的审计程序 276

    四、期后事项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277

  第三节  或有事项审计 279

    一、或有事项的概念 279

    二、或有事项的审计目标与审计特征 279

    三、或有事项应实施的审计程序 280

    四、或有事项审计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280

  第四节  评价结果审计 281

    一、对重要性和审计风险进行最终评价 281

    二、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全面复核 281

    三、对已审会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并草拟审计报告 281

  第五节  沟通关键审计事项 282

    一、注册会计师的目标 282

    二、确定关键审计事项 282

    三、关键审计事项在审计报告中的表述 283

    四、关键审计事项的适用范围 284

  第六节  形成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 285

    一、形成审计意见 285

    二、出具审计报告 285

  第七节  审计报告的基本类型 292

    一、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293

    二、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297

    三、带有强调事项段和其他事项段的审计报告 306

  第八节  管理建议书 310

    一、管理建议书的含义 310

    二、管理建议书的作用 310

    三、管理建议书的内容 311

    四、管理建议书与审计报告的区别 311

  思考题 315

  业务题 316

第十二章  内部控制审计 319

  第一节  内部控制审计与整合审计概述 320

    一、内部控制审计的含义和范围 320

    二、整合审计概述 322

  第二节  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要步骤 323

    一、签订单独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约定书 323

    二、计划内部控制审计工作 323

    三、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工作 324

    四、编制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底稿 327

    五、评价内部控制缺陷 328

    六、完成内部控制审计工作 328

    七、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329

  第三节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329

    一、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构成要素 329

    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类型 330

  思考题 334

  业务题 334

附录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目录 337

参考文献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