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篇 基础与理论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生物资源概述 3
第二节 微生物资源概述 8
第三节 国际病原微生物资源利用进展 14
第二章 生物资源管理 23
第一节 生物安全 23
第二节 科技伦理 31
第三节 微生物保藏机构历史与现状 35
第四节 科学研究中病原微生物菌(毒)种规范使用 54
第三章 生物资源保护 63
第一节 生物资源保护重要性 63
第二节 生物资源保护概况 65
第三节 国际生物资源保护规则 70
第四节 生物资源知识产权保护 76
第二篇 方法与实践
第四章 病原微生物资源获取 85
第一节 样本采集 85
第二节 样本包装与运输 91
第三节 样本接收和处理 96
第四节 消毒技术 101
第五章 细菌保藏鉴定技术 107
第一节 分离和培养 107
第二节 形态学检查 111
第三节 血清学 114
第四节 生化鉴定 117
第五节 免疫学检测 124
第六节 分子生物学 128
第七节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 131
第八节 分子分型方法和溯源 139
第九节 新种鉴定方法 144
第十节 活性评价方法 148
第六章 病毒保藏鉴定技术 152
第一节 分离和培养 152
第二节 形态学鉴定 158
第三节 血清学检测鉴定 173
第四节 免疫学实验 179
第五节 分子生物学检测 192
第六节 新型病毒鉴定 215
第七节 活性评价方法 221
第七章 真菌保藏鉴定技术 233
第一节 分离培养和形态学鉴定 233
第二节 分子生物学鉴定 237
第三节 基于MALDI-TOF MS鉴定 245
第八章 噬菌体保藏鉴定技术 250
第一节 噬菌体分类 250
第二节 噬菌体增殖 255
第三节 噬菌体纯化 259
第四节 噬菌体滴度测定 264
第九章 寄生虫保藏鉴定技术 269
第一节 采集和培养 269
第二节 形态学鉴定 273
第三节 免疫学检测 279
第四节 分子生物学检测 284
第五节 活性评价方法 287
第十章 病原微生物低温保存技术 294
第一节 低温保存基本理论 294
第二节 常用低温保护剂 301
第三节 低温保藏方法 308
第四节 细菌保存方法 315
第五节 病毒保存方法 322
第六节 真菌保存方法 326
第七节 噬菌体保存方法 330
第十一章 实验动物操作技术 340
第一节 常规操作技术 340
第二节 小鼠操作技术 353
第三节 大鼠操作技术 357
第四节 豚鼠操作技术 359
第五节 兔操作技术 361
第六节 实验猴操作技术 363
第十二章 生物信息学技术 367
第一节 概述 367
第二节 生物信息学工具 369
第三节 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在线资源 374
第十三章 资源编目 382
第一节 资源编号 382
第二节 资源目录 387
第三节 标签技术 390
第四节 信息管理系统与资源共享平台 394
第十四章 资源数字化与数据平台建设 405
第一节 资源数字化 405
第二节 文件信息管理概述 408
第三节 生物数据信息管理 411
第四节 数据电子化及资源管理 413
第五节 组学数据管理和分析 416
第六节 数据共享、数据安全和隐私计算 418
第七节 重要病原微生物数据平台及应用 421
第十五章 病原微生物资源质量管理 429
第一节 概述 429
第二节 管理要求 431
第三节 技术方法 436
第四节 特殊要求 440
第三篇 建设与运行
第十六章 生物样本库概述 445
第一节 生物样本库概况 445
第二节 生物样本库现状 449
第三节 生物样本库发展趋势 455
第四节 AI与生物样本库 457
第五节 传染性疾病样本资源库 460
第十七章 生物样本库仪器与设备 466
第一节 前处理设备 466
第二节 标签标识与标签识别设备 476
第三节 冻存管、冻存盒、冻存架及配套操作设备 479
第四节 冰箱类存储设备 485
第五节 液氮类存储设备 489
第六节 液氮塔 493
第七节 自动化样本存储设备 498
第八节 安全监测预警系统 505
第九节 高压蒸汽灭菌器 509
第十节 个人防护装备 513
第十一节 冷冻干燥设备 518
第十八章 生物样本库质量和能力要求 526
第一节 人类遗传资源保藏通用要求 526
第二节 组织管理 531
第三节 场所、设施与设备管理 532
第四节 过程管理 534
第五节 质量管理体系 542
第六节 样本保藏质量管理 545
第七节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548
第十九章 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 558
第一节 概述 558
第二节 二维码技术流程管理 561
第三节 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流程管理 571
第四节 定位管理 580
第五节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信息管理平台应用实例 586
第二十章 自动化保藏 599
第一节 自动化保藏系统原理 599
第二节 自动化保藏系统软件架构 603
第三节 自动化保藏系统硬件结构 607
第四节 自动化保藏需求设计 612
第五节 自动化保藏系统建设准备 616
第六节 自动化保藏系统功能与使用流程 619
第七节 自动化保藏日常维护及应急处置 624
第二十一章 生物样本库认可 628
第一节 生物样本库认可及标准化 628
第二节 生物样本库认可要求 631
第三节 生物样本库认可过程 634
第二十二章 病原微生物保藏机构建设与管理 639
第一节 规划布局 639
第二节 建筑、装饰装修和结构设计要求 642
第三节 通风空调系统 645
第四节 给排水和供气 653
第五节 电气自控 655
第六节 消防 660
第七节 案例 661
第二十三章 病原微生物保藏机构指定 673
第一节 保藏机构指定及标准化 673
第二节 保藏机构指定要求与指定程序 677
第三节 保藏机构指定工作进展 685
第二十四章 生物安保 688
第一节 安全管理制度 688
第二节 人员安全 691
第三节 菌(毒)种安全 694
第四节 信息安全 697
第五节 反恐怖防范 702
第四篇 共享与应用
第二十五章 资源挖掘 709
第一节 资源挖掘概述 709
第二节 样本宏基因组库 714
第三节 基因组库 718
第四节 蛋白组库 721
第五节 代谢组库 725
第六节 免疫组/抗体库 729
第七节 耐药组库 734
第八节 转录组库 739
第二十六章 资源标准化 745
第一节 资源标准体系概述 745
第二节 数据资源标准 753
第三节 实物资源标准 754
第四节 国家标准株体系 756
第二十七章 资源共享 764
第一节 共享机制 764
第二节 接收保藏与对外提供协议 771
第三节 数据资源共享 775
第四节 实物资源共享 779
第二十八章 资源转化与应用 785
第一节 传染病监测与溯源 785
第二节 体外诊断应用 789
第三节 临床检验应用 802
第四节 药物筛选应用 808
第五节 疫苗研发应用 815
第六节 消毒领域应用 822
第七节 食品领域应用 825
第八节 健康与环境领域应用 835
第九节 医学实验教学应用 840
第十节 出入境和国境检疫应用 844
第十一节 生物计量应用 847
第十二节 仪器设备研发应用 851
第十三节 噬菌体应用 854
第十四节 传染性疾病动物模型应用 861
第十五节 基因编辑技术应用 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