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1章引论
1.1引言
1.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主要研究内容
1.2复杂网络结构
1.2.1网络结构一般特性
1.2.2小世界网络结构特性
1.2.3无标度网络结构特性
1.2.4社团结构特性
1.3网络行为及其动力学
1.3.1网络同步
1.3.2网络级联
1.3.3群体效应和结构效应
1.4复杂网络建模与优化的应用研究
1.4.1有影响力的节点评估和影响力分析
1.4.2提升网络鲁棒性和可生存性
1.4.3网络资源优化部署模型和方法
1.4.4社会网络中信息传播的引导控制
参考文献
第2章复杂网络的基本模型及拓扑性质
2.1图论与网络基本拓扑性质
2.1.1网络的图表示
2.1.2路径与连通性
2.2随机网络模型
2.2.1ER随机图
2.2.2拓扑性质分析
2.2.3随机图的涌现及相变性质
2.3小世界网络模型
2.3.1WS小世界网络模型
2.3.2NW小世界网络模型
2.3.3拓扑性质分析
2.4无标度网络模型
2.4.1BA无标度网络模型
2.4.2无标度网络的扩展模型
2.4.3无标度网络的鲁棒性与脆弱性
参考文献
第3章复杂网络上的传播模型与动力学行为
3.1基本传染病模型
3.1.1SI模型
3.1.2SIR模型
3.1.3SIS模型
3.2复杂网络上的信息与行为传播模型
3.2.1独立级联模型
3.2.2线性阈值模型
3.2.3复杂网络上的信息传播
3.2.4复杂网络上的行为传播
3.3复杂网络上的动力学行为
3.3.1网络的同步化
3.3.2网络上的疾病传播
3.3.3网络同步能力与网络结构特性关系
3.3.4网络上的级联失效
参考文献
第4章社会网络基础理论和级联行为
4.1社会网络的三元闭包
4.1.1三元闭包原理
4.1.2节点聚集系数
4.1.3强三元闭包性质
4.2社会网络中强弱关系
4.2.1社会网络中桥和捷径
4.2.2捷径和弱联系
4.2.3结构洞理论
4.3社会网络的同质性
4.3.1同质性现象
4.3.2同质性的量化
4.3.3同质现象背后的机制
4.4社会网络中级联行为
4.4.1社会网络中的信息传播
4.4.2级联行为传播模型
4.4.3聚簇与级联
参考文献
第5章网络中节点影响力及影响力最大化
5.1节点影响力的定义
5.2网络节点影响力度量
5.2.1基于拓扑结构的节点影响力度量
5.2.2基于用户行为的节点影响力度量
5.2.3基于信息内容的节点影响力度量
5.3面向社团的节点影响力度量
5.3.1社团结构对节点影响力度量影响
5.3.2基于Vc指标度量
5.3.3基于类桥节点度量
5.4影响力传播与影响力最大化
5.4.1影响力传播模型
5.4.2影响力最大化
5.4.3社会网络中影响力最大化问题求解
参考文献
第6章基于网络拓扑重构提升网络可生存性方法
6.1网络可生存性问题建模
6.1.1网络可生存性多目标优化问题
6.1.2拓扑重构的优化问题建模
6.2网络可生存性量化评估及性能分析
6.2.1网络可生存性评估
6.2.2网络可生存性多目标量化评估方法
6.2.3可生存性评估性能分析
6.3基于优先配置节点保护圈的网络拓扑重构方法
6.3.1节点保护圈结构
6.3.2优先配置节点保护圈PCNC方法
6.3.3PCNC算法及性能分析
6.3.4仿真结果与分析
参考文献
第7章软件定义网络中鲁棒的控制器优化部署
7.1提出问题
7.1.1软件定义网络
7.1.2鲁棒的控制器优化部署问题
7.1.3问题的求解思路
7.1.4评价指标
7.2鲁棒控制器优化部署的启发式方法
7.2.1控制器优化部署模型
7.2.2鲁棒控制器优化部署启发式方法
7.2.3仿真结果与分析
7.3基于对偶模型的鲁棒控制器优化部署方法
7.3.1鲁棒控制器优化部署模型
7.3.2k-RCP算法
7.3.3k-RCP算法分析
7.3.4仿真结果与分析
7.4结论及进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第8章社会网络中信息传播模型和引导控制方法
8.1网络信息传播的引导控制方法
8.2网络结构和群体行为互作用的信息传播机理
8.2.1聚簇结构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8.2.2行为级联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8.2.3结构和行为互作用的信息传播模型
8.3基于删边聚簇的不良信息传播阻挡方法
8.3.1问题描述
8.3.2信息级联的传播模型
8.3.3删边聚簇CLR方法
8.3.4仿真结果与分析
8.4基于敏感节点保护的信息级联调控方法
8.4.1问题描述
8.4.2关键节点的优化选择
8.4.3基于敏感节点保护的SNP方法
8.4.4仿真结果及分析
8.5结论及进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