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 录

博物馆概要:何以中国

第一节 博物馆因何存在?为人服务 002

第二节 如何区分“中国”“华夏”与“中华” 004

一、我们国家为什么叫“中国” 004

二、“华夏”由何而来 004

三、“中华”由何而来 005

第三节 中国国家一级博物馆分布情况 006

第四节 中国“博物馆之最”不完全手册 012

一、中国人独立创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012

二、国内藏品最多的博物馆:故宫博物院 012

三、中国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 012

四、中国最小的博物馆:青岛台柳路博物馆 013

五、第一座史前聚落遗址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 013

六、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南京博物院 013

七、中国最北端的博物馆:鄂伦春民族博物馆 014

八、中国最南端的博物馆:三亚自然博物馆 014

九、中国最东端的博物馆:饶河博物馆 014

十、中国最西端的博物馆:塔什库尔干县博物馆 015

第五节 各时代的典型器物 015

一、夏商周的青铜器 015

二、秦砖汉瓦 016

三、汉玉 016

四、唐三彩 017

五、宋瓷 017

六、元青花 018

第六节 九大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 018

一、北京故宫博物院 019

二、湖北省博物馆 020

三、河南博物院 021

四、上海博物馆 022

五、浙江省博物馆 024

六、湖南博物院 025

七、南京博物院 027

八、辽宁省博物馆 029

九、陕西历史博物馆 030

第七节 如何按主题打卡博物馆 032

一、青铜器首推宝鸡 032

二、玉器要看徐州 033

三、陶瓷当数景德镇 033

四、石刻渊薮西安碑林 033

五、漆器尽在湖北和湖南 034

六、丝绸之韵尽在杭州 035

七、四川“天下金银第一窖” 036

八、部分主题博物馆 036

第八节 文物“禁止出国(境)展览”的规定 038

第九节 至今流亡海外的重要文物 039

一、唐摹本顾恺之《女史箴图》(大英博物馆) 039

二、昭陵六骏的飒露紫、拳毛騧(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040

三、《照夜白图》(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041

四、《历代帝王图》(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041

五、虎食人卣(日本京都泉屋博物馆/法国巴黎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 042

青铜器:狞厉之美

第一节 辉煌的青铜时代 044

一、青胜于蓝 044

二、好酒之风与酒器的发展 044

第二节 器型之辨:撞脸青铜器大盘点 045

一、第一组:爵、角、斝 045

二、第二组:鼎、鬲、甗 047

三、第三组:簠、盨、敦 048

四、第四组:觯、觚 049

五、第五组:觥、尊 050

六、第六组:罍、彝 052

七、第七组:卣、盉 053

第三节 鼎:一口吃肉的锅何以升级为权力重器 054

一、可爱的起源 054

二、肉锅的逆袭 055

三、鼎的附加意义 056

第四节 爵:“爵位”都是喝出来的 056

一、爵的哪边用于喝酒 057

二、神秘的蘑菇柱 057

三、“爵位”和“爵”的关联 059

第五节 钺:王的象征 059

一、钺和斧的区别 060

二、钺的主要功能 060

第六节 青铜器上的纹样变化 062

一、饕餮纹 062

二、蟠螭纹和蟠虺纹 064

三、当狞厉变为呆萌 065

第七节 青铜之冠:看懂秦皇陵铜车马 065

一、铜车马与实用战车的关系 066

二、铜车马中看秦代御用马品种 067

三、驾马人的身份 067

四、四匹马的六根缰绳 067

五、车的减震系统 068

六、如何确定此为秦始皇的车队 068

第八节 青铜器是如何制作的 069

一、青铜器的铸造方法 069

二、如何判断青铜器所用工艺 073

三、青铜器的没落 073

玉器:君子之德

第一节 玉文化是中国最独特的文化 076

一、玉是什么 076

二、玉的时代 076

三、独一无二的玉文化 077

第二节 “玉”和“王”的纠缠 078

第三节 如何判断一块古玉的价值 079

一、什么是“古玉” 079

二、“出土古”和“传世古”的区别 079

三、玉器价值的判断 080

第四节 玉器的器型 082

一、璧、瑗、环、玦 082

二、玦和珏 084

三、礼仪六器——圭、璧、琮、璜、璋、琥 084

四、璜和珩 085

五、圭和璋 085

第五节 “五福临门”及吉祥纹样 085

一、关于“五福”的三种定义 085

二、谐音、象征与吉祥纹样 086

三、“五福”的纹样世界 087

四、“双喜”的诞生 088

五、最朴素的愿望与最朴实的象征 089

第六节 关于“传国玉玺”的传奇 089

一、秦始皇制定的玉玺制度 089

二、“玺”字的意思 090

三、为什么用玉来做玺 090

四、玉玺都是传国玺吗 090

五、秦以后的玉玺制度变化 091

六、光怪陆离的玉玺“传国史” 091

第七节 有了玉,才有“宝剑” 093

一、玉剑璏 094

二、玉剑首 095

三、玉剑格 095

四、玉剑珌 095

第八节 用来祭天的六种玉器 096

一、为什么会有“六器” 096

二、“六器”的造型 096

三、“六器”的颜色 098

四、地位最高的玉璧 098

五、如何用玉琮来祭地 099

六、玉圭为何象征权力 099

七、如何用玉璋来祭山川 100

八、“琥”究竟是不是后世用的虎符 101

九、“璜”为什么是半璧形状 101

第九节 组玉佩的豪华世界 102

一、什么是组玉佩 102

二、组玉佩为何出现 102

三、组玉佩的核心成员 103

四、组玉佩的主流款式 104

五、迄今所见最大的一件组玉佩 105

六、组玉佩的其他作用 106

第十节 金缕玉衣使灵魂不灭的传说 106

一、玉衣 107

二、玉琀 109

三、玉握 109

四、玉窍塞 109

五、玉枕 110

六、玉覆面 111

第十一节 精美玉器如何做成 112

一、琢玉工具 112

二、工艺和流程 114

瓷器:闪耀东方

第一节 陶和瓷的区别 120

一、起源时间差别很大 120

二、材质和颜色不同 121

三、烧制温度不同 121

四、穿的“外衣”不同 121

五、硬度不同 121

六、透明度不同 121

七、总气孔率不同 122

八、吸水率不同 122

第二节 瓷器之“釉”的魅力 122

一、“釉”的起源 123

二、“釉”的作用 123

第三节 如何快速读懂瓷器的年份 124

一、款识解读 124

二、纹饰分析 125

三、器型审视 126

四、胎质探究 126

五、看底足 126

第四节 绵绵不绝、富贵不断的回纹 127

一、回纹的“回”是什么意思 128

二、回纹的主要样式 128

三、回纹为什么又称为云雷纹 129

四、回纹的兴衰与时代的风尚 130

五、回纹的美学魅力 130

第五节 瓷器的“南青北白”如何形成 131

一、“南青”:陆羽心目中的“天下第一” 132

二、“北白”:中原审美的突破 132

三、“南青北白”是否意味青瓷与白瓷割裂 134

第六节 宛若流星的“唐三彩” 135

一、唐三彩的发现 135

二、唐三彩是陶器还是瓷器 136

三、唐三彩的工艺特色 136

四、唐三彩为谁而做 137

五、唐三彩的没落 138

第七节 宋代瓷器的“高级美” 139

一、三大审美风格 139

二、什么是“高级美” 141

三、五大名窑瓷器的高级美 141

第八节 “元青花”其实并非元朝人的最爱 144

一、元青花为何如此昂贵 144

二、元青花如何取得重大成就 146

第九节 明代斗彩鸡缸杯价值探秘 146

一、杯子上为何以鸡为造型 147

二、鸡缸杯背后的历史故事 147

三、斗彩名称的由来 148

四、斗彩鸡缸杯的价值变迁与市场考量 148

第十节 “清三代”为何成为中国瓷器衰落的起点 149

一、“清三代”的保值属性 149

二、“清三代”瓷器的卓越品质 149

三、“清三代”瓷器的缤纷世界 150

四、三代审美大不同 151

五、不可避免的衰落 152

金银器:光辉璀璨

第一节 早期中国人对黄金的态度 154

一、古人是否喜爱黄金 154

二、“金”与“黄金”的差异 154

三、中国金器的起步虽晚但发展绵延不绝 155

四、不同区域的金器大不同 156

第二节 汉代黄金文化探秘 158

一、神奇的黄金大墓 158

二、汉代的金银器生活用品 159

三、汉代以金银作为修仙之物 160

四、汉代真的多金吗 161

第三节 “崇洋不媚外”的金银大唐 162

一、思想观念的延续 162

二、金银器产业的进步 163

三、中西金银器的交流与碰撞 164

第四节 迥异于中原的三星堆金器 167

一、无可媲美的金器成就 167

二、三权集于一身的权杖 167

三、象征等级制度的黄金面具 168

第五节 金器为何是草原民族的最爱 170

一、游牧文化:丰富却模糊的认知尴尬 170

二、金银器如何成为游牧民族的标志 170

第六节 璀璨的金银器如何制成 175

一、古人的淘金方法 175

二、金银器为何与青铜器关系密切 176

漆器:不朽传奇

第一节 漆器为什么不常见 180

一、认识漆器 180

二、揭秘漆器之“漆” 180

三、中国最早的漆器 181

四、文字记录的漆器史 181

五、漆器在近现代的没落 182

第二节 中日漆器的关联与差异 183

一、中日漆器的历史比较 183

二、日本漆器的勃兴之路 184

第三节 漆器以什么材料为胎体 187

一、胎体首选:木胎 188

二、胎体革新者:夹纻胎 189

三、胎体中的奢侈品:金属胎 190

第四节 漆器的“红与黑”之谜 191

一、八千年漆器风云 191

二、漆器为何以“红与黑”为主色调 197

第五节 《髹饰录》里的漆器工艺之美 198

一、《髹饰录》的主要内容 198

二、《髹饰录》的珍贵价值 199

三、常见漆器工艺 200

车马:征伐天下

第一节 从“南辕北辙”看懂古代车结构 204

一、车的起源之争 204

二、探究中国车的发明人 205

三、中国古代车辆的外貌特征 206

四、古代独辀车的结构 206

第二节 不同身份的人该乘什么样的车 210

一、第一大类:乘车 210

二、第二大类:兵车 214

三、第三大类:栈车 214

第三节 骑马和驾车哪个更高级 215

一、人类驯化马的历史 215

二、人类何时开始骑马 216

三、马先为骑行还是拉车之用 216

四、唐代前贵族鲜少骑马的社会现象 217

第四节 “马靠鞍”典故的由来 219

一、鞁具:掌控马匹的关键 220

二、鞍具:人类骑行的革新 221

第五节 战车的核心武器:戈 225

一、戈的悠久历史 225

二、如何识别戈 225

三、戈是如何杀敌的 227

四、戈的消亡 228

第六节 流传至今的神奇武器:弓箭 229

一、弓:蒙昧时代的利器 229

二、箭:武器与艺术的结合 231

三、弩:冷兵器时代的王者 234

建筑:诗意栖息

第一节 中国古建筑屋顶的样式 238

一、屋顶就是一座房子的脸面 238

二、屋顶样式的等级及成因 238

三、屋顶上的怪兽 242

第二节 藻井:中国古建中最绚烂的天空 244

一、藻井的奥秘 245

二、藻井的起源和历史 246

三、藻井的使用阶层 246

四、藻井的类型 247

五、敦煌的藻井艺术 247

六、藻井的其他功能 247

第三节 琉璃:构筑宛若天堂的美景 248

一、流光溢彩的琉璃从何而来 248

二、琉璃瓦的诞生 248

三、琉璃瓦颜色的寓意 249

第四节 秦汉时期盛极一时的瓦当纹 250

一、屋檐下的瓦当 250

二、瓦当的起源 250

三、瓦当发展的鼎盛时期 250

四、秦砖汉瓦的文化象征 252

第五节 古代尊称与建筑的文化渊源 252

一、“陛下”实则呼唤的是台阶下的侍者 253

二、“殿下”并非太子专属名称 254

三、“阁下”同样源自以卑达尊 254

第六节 建筑中的“门当户对” 254

一、门当:彰显文武之风 254

二、户对:门簪体现尊贵身份 256

三、大门:身份等级的显眼标志 256

第七节 徽派建筑的密码 260

一、徽派建筑是否等于安徽的建筑 260

二、徽派建筑的黑白灰 260

三、徽派建筑格局与四合院的关联 261

四、徽派建筑的奢华美学 262

第八节 碉堡格局的福建土楼 264

一、福建土楼在汉族传统住宅中的地位 264

二、福建土楼的形状设计 265

三、土楼作为碉堡的威力 265

四、土楼的开放性格局 266

第九节 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的“黄肠题凑” 267

一、“黄肠题凑”的解读 267

二、“黄肠题凑”的结构 268

三、“黄肠题凑”的兴起与衰亡 269

第十节 “贞节牌坊”的真实面貌 270

一、牌楼与牌坊的渊源 270

二、牌坊的起源与背景 271

三、“贞节”和“贞洁”的差异 272

四、贞节观念如何与女性挂钩 273

五、贞节牌坊的兴起时间较晚 273

六、“南多北少”的贞节牌坊 274

七、贞节牌坊的等级 275

八、贞节牌坊是否应被全盘否定 276

第十一节 神秘的中国石窟艺术 277

一、极简中国石窟发展史 277

二、飞天艺术的独特魅力 281

第十二节 探寻园林之美 283

一、天堂般的园林 284

二、皇家园林和私人园林的区别 286

三、如何欣赏江南私人园林 289

第十三节 寺、庙、庵、观、祠的文化解码 293

一、“寺”和“白马寺”的渊源 293

二、“庙”和“朝廷”的关系 294

三、“庵”的核心是“关门” 295

四、“道观”就是“观道”的意思 296

五、“祠”为“庙”的延伸 297

第十四节 如何看懂一座孔庙 297

一、嘉定孔庙:吴中之冠 298

二、入口处的牌坊:仰之弥高 298

三、棂星门:祭孔如同尊天 299

四、泮池:登堂入室 299

五、大成殿:孔庙的核心 300

第十五节 如何参观一座寺庙 301

一、玉佛寺的起源:源于慧根法师西行求法 302

二、山门:僧与俗世界的分界线 302

三、天王殿:寺庙的门卫室 303

四、伽蓝殿:忠义与信仰的交融 305

五、三圣殿:西方三圣 306

六、观音殿:千处祈求千处应 306

七、大雄宝殿:具足圆觉智慧 307

八、生活和交流区 307

第十六节 如何看懂一座佛塔 308

一、佛教建塔的意义 308

二、佛塔的普及之路 309

三、塔刹:佛塔之巅的显著标志 309

四、中国佛塔的特色 310

第十七节 如何参观一座道观 311

一、钦赐仰殿的渊源 311

二、道教场所称为“观”或“宫”的原因 312

三、道观的基本格局 312

四、道教建筑如何体现道家文化 318

服饰:有礼在身

第一节 帽子是服饰中的关键元素 322

一、帽子起源于“臭美” 322

二、冠:竟然比人命还重要 323

三、弁:珍贵的冠饰 324

四、冕:最尊贵的礼冠 326

第二节 自下而上兴起的头巾时尚热潮 328

一、巾的起源:平民时尚 328

二、巾的发展:经典迭出 329

三、巾的种类:琳琅满目 330

第三节 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凤冠霞帔 331

一、凤冠的尊贵与庄重 331

二、霞帔的飘逸与华丽 333

第四节 蕴藏神秘玄机的“十二章纹” 335

一、十二章纹的起源:天赐神力 336

二、十二章纹的吉祥寓意 336

三、皇帝龙袍上的十二章纹 337

四、为何是“十二”而非“九” 338

第五节 从“祥禽瑞兽”的荣誉到“衣冠禽兽”的骂名 339

一、衣冠上的禽兽图案 339

二、入选官服图案的禽兽 340

三、祥禽瑞兽如何沦为骂名 343

第六节 羞羞的中国内衣简史 344

一、中国内衣的起源 344

二、内衣样式的发展与变迁 345

第七节 漩涡中的马面裙 349

一、“马面”与建筑和战争相关 349

二、关于马面裙起源的推测 350

三、马面裙真实的样子 351

四、马面裙的式微与复兴 353

第八节 “纨绔子弟”与裤子的演进史 353

一、“纨绔”一词的由来 353

二、从“开裆裤”到“合裆裤”的演进 354

三、裤子与礼仪的紧密关系 356

第九节 木屐可不是日本的发明 356

一、追溯世界上最早的木屐 357

二、文献记载的最早穿木屐的人 357

三、木屐的升级与演变 358

四、木屐在中国的鼎盛时期 358

五、木屐的变迁与创新 359

六、被缠足习俗淘汰的木屐 360

第十节 虽被踩在脚下,但可让鸡犬升天 360

一、中国袜子发展史 361

二、袜子中蕴含的礼仪文化 363

三、袜子与仕途的奇妙关联 364

家具:人文天地

第一节 席子所蕴藏的中国传统文化 366

一、席子是历史悠久的家具 366

二、席子可用来区分等级 367

三、“席”对于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369

第二节 椅子如何影响中国人的生活 3701

一、为什么中国人没有发明椅子 370

二、胡床与椅子的渊源 370

三、椅子的演变历程与形态变迁 371

第三节 古典家具的常用木质材料 376

一、硬木与软木的区别 376

二、硬木家具在中国的发展史 376

三、制作家具的三大名木 377

四、判断名贵木材的“五德”标准 379

第四节 榻不仅是家具还曾是炫耀利器 380

一、榻的兴起 381

二、榻和床的区别 381

三、榻的种类和作用 382

四、榻的坐具功能的削弱 383

第五节 探究龙椅的秘密 384

一、龙椅不是椅 384

二、龙椅的正式名称 385

三、龙椅的独特地位 385

四、龙椅的华丽外观 385

五、龙椅的舒适度与承载的威仪 386

第六节 价值千金的拔步床 386

一、拔步床名字的由来 387

二、拔步床的出现及进化 387

三、奢华的拔步床 389

四、拔步床产生与发展的社会背景 390

第七节 “桌”和“案”有何不同 391

一、案的起源 391

二、案的类型 392

三、案与桌的差异及文化属性 393

第八节 挡风只是它1%的功能 395

一、屏风的起源竟与“斧钺”相关 395

二、屏风的主要类型 396

三、屏风的主要功能 398

第九节 从“压箱底”看中国衣柜发展史 400

一、古代的收纳用具 401

二、箱子为何如此重要 401

三、柜子为什么会出现 403

四、“橱”和“柜”的纠缠 404

第十节 照见时代的铜镜 405

一、谁造出了第一面镜子 405

二、铜镜为何长期占据镜子主流地位 406

三、铜镜如何制作 407

四、如何欣赏千变万化的铜镜 407

第十一节 红袖添香“炉”添暖 408

一、熏炉的起源 409

二、熏炉的知名造型 409

三、熏炉的发展与衍生品 411

四、手炉的传奇起源与艺术蜕变 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