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在当今信息社会,TFT LCD液晶显示器已经广泛应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小尺寸的手机、摄像机、数码相机,中尺寸的笔记本电脑、台式机,大尺寸的家用电视到大型投影设备等,TFT LCD在轻、薄优势的基础上,加上完美的画面及快速的响应特性,确保其在显示器市场上独占鳌头。

    从技术上讲,自20世纪70年代起,液晶显示器先后经历TN、STN、a-Si TFT(TN模式)、大型TFT(IPS, MVA, OCB等模式)等四个发展阶段,并成功解决了扩大开口率、提高辉度、增大视角、提高响应速度、增大画面尺寸、扩大色域等问题,从而使其应用领域迅速扩展。

    玻璃母板尺寸决定整个TFT LCD生产线的投资规模、技术水平、切割面板尺寸、价格,从而决定了市场竞争力,因此产业化水平以玻璃母板的“代”为标志。从1991年的第1代(300mm×350mm)开始,目前正筹建第9代,甚至第10代(2600mm×3100mm)生产线。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开始是按每两年一代,近几年甚至按每年一代的速度扩大。与此相应,面板尺寸、像素数、像素密度也按类似于半导体摩尔定律的规模增加。

    今天TFT LCD技术仍在不断进步,突出表现为简化工艺的采用、生产效率的提高,以便进一步降低价格。据预测,TFT LCD下一个发展阶段是可支持用户各种各样的附加功能,可在任何场合使用的创能型显示器。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研究开发还是产业化,要进入TFT LCD领域,门槛是很高的。必须认识到,TFT LCD是多元知识和技能的总汇,涉及包括液晶物理和化学、光学、材料科学、彩色化技术、驱动电路、制造工艺等多学科的原理和技术,如果不深入探讨,系统学习,很难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而这对于入门者来说费力劳神,又谈何容易。

    由中国台湾交通大学光电工程学系暨显示科技研究所戴亚翔博士所著《TFT LCD面板的驱动与设计》一书独辟蹊径,一开始不求将所有的原理铺陈完备,而是先构建大致的概念,而后以面板驱动与设计的案例为中心进行论述。随着设计过程的深入,仔细琢磨相关原理知识,并借助实例循序渐进,读者即可学会对知识的整合和融会贯通。

    修订者在认真拜读过程中也体会到本著作的独到之处,因此推荐本书作为大学相关专业本科高年级及研究生用参考材料,并推荐作为清华大学出版社“新材料及在高技术中的应用丛书”之一。相信本书能在人才培养,提升研发能力和促进产业化方面发挥很好作用。

    对原著进行修订实不敢当,说是学习更为确切。对名词术语、习惯用语做了必要的替换,对个别语句进行了调整,以期更符合熟悉简体字读者的习惯。若有不符合原著原意之处,敬请戴亚翔博士谅解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