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各种制度中,工商管理硕士(MBA)制度是一项行之有效、富有成果的制度,它培养的是高质量的、处于领导地位的职业工商管理人才。工商管理硕士教育传授的是面对实战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而不是侧重理论研究;注重复合型、综合型人才培养,重视能力培养。在发达国家其已经成为培养高级企业管理人才的主要方式。
我国正式开始引进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制度始于1984年。但是早在1980年,按照1979年邓小平同志访美期间向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提出由美方派遣管理教育专家来华培训我国企业管理干部的要求,中国和美国两国政府成立了坐落在大连理工大学的“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在开始的几年内,办起了学制为8个月的厂长经理讲习班,其教学内容是按照MBA教育的框架“具体而微”地设计的,并开设了MBA教育中所有的核心课程。这种培训教育曾被认为是“袖珍型MBA" ,这可以说是MBA理念引入我国的开始。
1984年开始,根据中美两国有关合作进行高级管理人员的第二个五年的协议,由中国的大连理工大学与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合作开办三年制的MBA班,这是对我国兴办MBA教育的一次试点。与此同时,培训中心将美国教授在大连讲学的记录整理出版了一套现代企业管理系列教材,原来共9种,后来扩展为13种,这套教材由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发行超过百万册,填补了当时缺乏面向实际应用类型教材的空白,也为后来的MBA教材建设奠定了一个基础。
我国从1991年开始,正式开办MBA专业学位教育。在经过10多年的实践和摸索之后,中国的MBA教育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目前中国拥有MBA招生和培养资格的院校已经有100余所。这种专业学位的设置使我国的学位制度更趋完善,推动了我国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多样化,使学位制度进一步适应科学技术事业和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MBA教育需要适合面对实战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的教材。从1998年开始,作为培训中心依托单位的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就开始在原来培训班的系列教材的基础上,吸收近期国内外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成果,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组织编写了MBA系列教材18种,由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共印刷发行了40余万册,被许多院校的MBA教学和干部培训选用,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2005年,又出版了新的教材系列。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外的管理思想、理论与方法又有了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经济建设的进展,在我们的管理实践中,在吸收消化国外先进管理的理论、方法的同时,针对我国在转型期的具体情况,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思想、方法,也得到很多的成果。目前我们已经可以像我国已故的哲学大师冯友兰教授所说的,从“跟着讲”发展到开始“接着讲”了。因此在管理教育中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教材,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在MBA专业教育方面,我国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也积累了许多经验。特别是由于MBA与学术型管理学硕士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方式有所不同,我国的各院校都注意在教学中引入了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模拟练习等新型教学活动,这样在我国自编的教材中就有可能选入符合国情的具体内容。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在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进行MBA试点以及近20年来进行MBA学位教育的基础上,决定重新编写一轮新的教材,总结过去的教学与培训经验,吸收国外的最新理论成果,使教材上升一个新的台阶。本次的教材系列包括“管理学”、“财务管理”、“技术管理”、“战略管理”、“管理决策方法”、“管理信息系统”、“营销管理”、“运营管理”、“企业法律环境”、“创业与企业成长”、“投资风险管理”、“项目管理”、“商业伦理”、“会计学”、“现代物流管理”、“项目投融资决策”、“企业知识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创新与变革管理”、“企业文化”、“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公司治理”、“管理经济学”、“管理沟通”共26种,涵盖了MBA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与部分新学科的内容,本轮教材的组织和撰写具有覆盖面广、关注到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充分利用了自编案例等特点,反映了MBA教育的新进展。希望这个教材系列能为我国MBA教材添砖加瓦,为MBA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希望这些教材能成为其他专业学位教育和各类管理干部培训的选用教材和参考资料,以及创业人士的有益读物。
衷心盼望采用这些教材的老师和学员在使用过程中对教材的不足之处多提宝贵意见,以便在下一轮修订过程中加以改进。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我国的MBA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010年2月企业法律环境总序
市场经济的变革,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是一场深层次的法律与社会共同发展的运动。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已成为共识,法治也越来越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明确的共同愿景。21世纪的企业经营者在最大限度追求企业利润的同时,必须能够准确判断企业经营的法律环境,并在企业经营中把法律作为企业的经营底线,依据法律的规范及应用来不断发展。
本书围绕企业法律环境的运营特点有序展开,分别从法理篇、主体篇、权利篇、运行篇和企业社会责任篇五个方面对企业运营中的法律环境进行论述和分析。
本书是为工商管理专业特别是MBA、EMBA学员学习法律而专门编著的教科书。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充分考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没有系统学习过法律知识的特殊背景,介绍与企业法律环境有关的法律基础知识,循序渐进,使学员在了解基本法律概念的基础上,熟悉企业法律环境的要素和原理。
第二,围绕企业组织和活动展开法律问题,讲解影响企业运行的法律原则和制度。因此,本书的内容不拘泥于传统法律部门及法学学科的划分,而是探索构建以企业活动为中心的企业法律环境学科体系。
第三,每章之后,均设立案例讨论和思考练习题,这些案例的大多数都是作者亲自办理的案件的总结,具有鲜明的特点,供教师教学和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分析和讨论。
本书主要作者长期从事工商管理专业民商法教学工作,同时有多年的法律实践工作经验。本书就是在总结法学教学、法律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写成的。本书写作分工如下: 王学先撰写第1~4章、第13~15章,周英男撰写第9、10、12章,乌玉峰撰写第5~8章、第11章,全书由周英男统改定稿。同时,付晓传、张秀珍两位硕士研究生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 本书编写过程中主要参考的是具体的法律、法规,同时也参阅了一定的书籍和文献,在此谨向相关作者表示感谢。在编写与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大连理工大学经管学院以及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对法律的理解存在不同角度,编者水平也有限,书中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201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