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本教材自2008年1月第1版出版以来,笔者收到来自全国各地教师和读者来信,在肯定本教材成绩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不足和建议。应读者要求笔者与出版社协商决定,对教材进行修改和补充,一是对实验部分进行了调整,这些实验做起来比较顺利,学生收获很大; 二是对大部分习题提供题解,这也能对读者的学习有帮助。此外,对教材中的文字叙述、符号等也进行统一和提炼,无论教材本身还是习题解答,尽可能做到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笔者希望教给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为的是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新知识、新问题有能力解决。相信第2版的出版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同时欢迎使用本教材的教师和同学、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

2012年2月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

第1版前言

第1版前言

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技术基础”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本书在选材和内容安排上注意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技术相结合,并按照“器件模拟数字数/模转换和模/数转换”的体系编排。本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1、2章为电路分析基础部分,讨论了直流和交流电路的基础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计算方法。第3、4、5章为模拟电路部分,分别讨论了半导体基础知识、放大电路基础、反馈和集成运算放大器,直流电源可以被看作是前几章内容的综合应用,因此将它编排在反馈和集成运算放大器这一章内。对半导体器件内部工作原理的讨论,力求概念清楚,避免繁复的数学推导,对各类模拟集成电路,重点是介绍集成元件的外部特性以及它们的实际应用。

第6、7、8、9章为数字电路部分,第6章数字电路讨论了数制与编码、逻辑代数基础、逻辑代数的化简以及逻辑门电路。第7、8章分别讨论了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并特别介绍了利用中、大规模集成电路进行逻辑设计的技术和方法。此外,还介绍了利用555定时器构成的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整形电路以及数/模转换和模/数转换方面的有关内容。

本书注重精选内容,突出重点,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并注重实际应用能力方面的训练。每章后的习题有助于学生自我检查,附录中的实验内容为有条件的学校提供实验参考内容,随本教材同时出版的电子课件丰富了教师的课堂教学。

本书适合作为大学本科非电类有关专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专、职业专科学校的相应教材。建议前5章学时数为50学时,后4章学时数为40学时,实验课20学时。

本书由清华大学刘宝琴教授审阅,编者对刘教授给予的宝贵意见表示衷心感谢。由于水平有限,书中一定存在不少缺点和错误,恳请读者和使用本书的教师批评、指正。

编者

2007年10月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