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本书源于我做博士论文时,结合项目调研对众多建筑师的采访,衷心感谢他们对我研究工作的支持。

全球化的冲击使建筑的地区特性正在逐渐丧失,商业利益的驱使令建筑学陷入了图像化争奇斗艳的尴尬。这时对建筑本体性的回归,尤其是对材料与建造的关注,就变得尤为重要。材料是建筑的物质基础,建造是建筑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根本原因,材料与建造是建筑永恒的主题之一。我采访建筑师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对材料与建造的追问,更加深入地剖析建筑,解读中国当代的建筑现象。

接受采访的建筑师有很多,采访对象的确定既有一定的偶然性,也是有意选择的结果。本书精选了10 位建筑师(事务所),他们的实践状态各不相同,有知名的建筑大师,也有正在崛起的青年新秀;单位背景有大型的建筑设计院,也有小型的独立事务所;建造方式有传统的乡土营造,也有工业化的现代建造,还有参数化的数字建构。虽然类型各不相同,但讨论的主题一致——材料与建造。

访谈的优势在于深入浅出,以简单明了的话语解释复杂的建筑现象,在对谈的碰撞中层层深入。我们看到的建筑,大多都是直接面对其建成的结果。与建筑师的访谈,是了解一个建筑师,了解其建筑的绝佳途径,有助于我们理解现象背后的本源。尤其是建筑师谈自己的建筑,以第一视角对建筑进行解读,这是真正的一手材料,避免了他人视角的误读。

建筑师们观点各异,众说纷纭,这恰恰是本书的精髓所在,我的工作就是把这种“不同”真实地展现出来。再次感谢建筑师们的耐心和慷慨,他们对建筑的深刻理解,令我获益匪浅。希望这本书能激发大家更多的讨论和思考。本书得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TD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