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我国地大物博,拥有独一无二的玉石,它是我国的国宝。数千年来,我们的先祖以优美的玉石、木材、象牙、琥珀等原料雕刻出举世无双的中国艺术品,堪称民间绝技。中国艺术品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智慧,表达了我们民族世世代代的习俗与观念,是历代的礼仪、章典与文化的缩影,形成了我国独特的玉石文化。雕刻艺术品所创造出的风格和特征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展现了我国渊源的文化历史及灿烂辉煌。玉石文化凝结着我国的历史,凝结着我国民间雕刻大师创作美、雕刻美的绝技。雕刻大师根据天然原料的形状、色泽、纹理以及缺陷来因材施艺、因色取巧,进行唯一性、独特性的设计创作,通过艺术手段,将自己的才智和追求融进大自然神奇造化的原料中,成为一种奇妙的三维空间雕刻艺术品。它飘逸着一种令人神怡的柔丽,观之浑朴大派、妩媚动人、晶莹欲滴,抚之温润腻手、适爽舒适、爱不释手、如痴如醉,让你产生非常甜蜜而亲近的感觉,这种感觉令人陶醉、令人赞叹,是任何艺术种类都无法与之媲美的。编者钟情于中国艺术品二十多年,不断淘宝收藏,精神愉悦不可言表,不仅陶冶了情操,还丰富了文化底蕴。编者是教计算机图像处理、二维三维动画设计、视频剪辑制作、网页设计、多媒体设计制作的大学老师,中国艺术品给了编者用之不尽的素材和创作灵感。编者惊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惊叹民间绝技的鬼斧神工,深感玉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缩影。由于每一块玉石不同,每一位雕刻大师的构思与技艺不同,所以每一件作品都具有唯一性、独特性,每一件精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人间瑰宝。民间绝技的雕刻艺术发展到今天,一方面要研究如何继承、弘扬我国雕刻文化的历史成就;另一方面要有反映当今时代的特色雕刻艺术。全书共分30章,前12章分别介绍了我国新疆和田玉、福建寿山石、浙江青田石、辽宁岫岩玉、辽宁玛瑙、江苏水晶、内蒙古巴林石、河南独山玉、浙江昌化石、云南黄龙玉、湖北绿松石、台湾红珊瑚12种国宝玉石雕件、佩件、把件的玉文化及鉴赏与保养。第13章介绍了宫廷绝技-景泰蓝。第14~21章分别介绍了翡翠、鼻烟壶、木雕、树化玉、牙雕、琥珀艺雕、瓷器、刺绣8种艺术品的文化知识和鉴赏。盛世兴收藏。收藏是一种传承历史和人类文明成果的手段,是陶冶性情兼提高文化涵养的上佳方

法。收藏的不只是文物,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人生智慧。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财富增长较快,催生了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和相伴随的收藏热。收藏热是对历史文化尊重与传承的一个体现,人们投资意识的不断增强和价值观的改变也引发了收藏热,使之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和文化素养水平提高的象征。如今,人们开始大规模地涉足艺术品收藏、投资领域,我国正进入全民收藏的时代。本书第22~30章分别介绍了用国石雕刻的藏品-印章;藏品-寿星;藏品-丫;藏品-壶;藏品-瓶罐壶、葫芦;藏品-龟、象;藏品-手镯、珠串;藏品-戒指、胸花、吊坠和藏品-云南红宝石摆件及名砚的收藏实例。本书从当前百姓喜爱的传统文化入手,阐述文明成因,展现文化魅力。本书在编写理念、选取素材、结构设计等方面都力求体现创新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切入要点、突出重点、释疑难点,将鉴赏的基础知识和市场实践相结合,用实例带动知识点,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解读收藏知识,引导读者了解收藏的技巧与风险、鉴定的知识与应用、选购入门与要领、收藏投资的趋势与把握。本书不仅适合作为图文并茂可读可据的工具书,也可以作为收藏爱好者自学的参考用书,同时还能作为全民传承文化、普及素质教育、寓教于乐的培训教材。本书第7、23和25章由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苍志智编写,第10、17、24和27章由北京科技大学张玲玲副教授编写,其余23章由北京科技大学毛一心老师编写。全书由北京科技大学毛一心老师任主编、中国地质大学白峰副教授任副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师伟鉴定师对全书进行了审校。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毛一之、苍志智、刘丹、李培等为本书制作了部分插图,为书稿的完成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毛一心于北京科技大学 

2015 年3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