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设计问题:体验与交互》终于与您见面了。尽管如您所
知,翻译非常耗时耗力,但是译者常常被作者们的学术造诣和
独特视角所折服,始终怀着一颗热切的心,迫不及待地想把这
些设计大餐早日呈现在您的面前。
本书所收入的文章主要围绕两大主题:一是设计中的体验
的多维度研究;二是反映设计研究多元化的研究成果。下面为
您做一个简略的介绍。
一、体验的多维度研究
哲学家约翰·杜威在其著述《艺术与体验》中开创了对体
验的研究。几年前,我们的研究重点还在造型和功能上,但是
近年来,我们所关注的是设计对我们生活质量的影响。设计不
仅仅是要解决问题,其终极目标当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这些设计不仅包括物体,而且包括系统和环境。有关体验的研
究并不否定外观和功能的研究,而是把它们整合到生活研究
的更大框架之中。“体验”如今已经成为设计研究的核心问
题。体验研究已经发展到对体验的不同维度进行深入细致的
研究。
在本书所收录的第一篇文章“绿色环保:酒店、设计和可
持续发展的悖论”中,大卫·布罗迪研究了酒店业的“绿色实
践”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为了给客人带来更好的体验,多家酒
店实施了绿色环保计划,但是在改善客人体验的同时,这些计
划却给酒店雇员带来了负面效应。布罗迪介绍了喜达屋酒店的
“绿色之选”计划,客人可以选择免除天天换洗床单等客房服
务,因此可以获得酒店提供的相应奖励,但这却导致了酒店员
工工资福利和客房卫生状况下降等负面影响。在工会的介入和
员工的努力下,酒店最终不得不中止该计划。布罗迪最后表
示,在我们的设计决策中,我们必须充分考虑所涉及的当事人
的利益,理想的目标可能会因不同当事人的利益而成为非常复
杂的问题。
威灵顿·戈麦斯·德·梅德罗斯在他的文章“与产品有意
义的交互”中,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体验研究。德·梅德罗斯
认为,以往产品研究中使用了符号学和语义学等不同理论,但
是存在将两者割裂开来进行研究的现象,因而无法深入探讨人
与产品交互过程中所产生的意义。据此,他提出了“有意义的
互动”的概念。
在“设计和科学共有的价值及规范”一文中,罗伯特·法
雷尔和克里夫·胡克尔揭开了赫伯特·西蒙逻辑实证主义的面
纱。逻辑实证主义认为,设计是规定性的,承载着价值和规
范,而科学是描述性的,是价值中立的,非规范性的。法雷尔
和胡克尔指出,设计和科学都追求价值和规范。他们驳斥了科
学与设计的二分法,即科学所追求的是知识,而设计所追求的
是客户满意度。相反,他们提出了科学家和设计师可以共享的
获取知识的策略。
加斯帕·L.延森在“深层体验设计”一文中,认为民族志
方法并没有能够深入揭示产品可以提供的体验可能性。他超
越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从“使用体验”发展到“深层体
验”,提出了新的体验概念。深层体验的概念与心理学家齐克
森米哈里的“心流”存在一定联系。为了帮助设计师理解深层
体验的概念,他提出了体验范围框架(ESF),并通过实际案
例说明了该框架的作用机制。
丹尼尔·尼伦等运用理查德·布坎南的“设计的四阶”模
型,通过数字杂志设计案例,在“振荡于设计四阶之间:以数
字杂志为例”一文中指出,数字为设计师呈现出一个崭新的世
界,四阶在数字设计流程中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因而不
再存在平面设计、工业设计、交互设计和环境设计活动之间的
切分。
基思·拉塞尔的“巧克力面包、神圣的大米:欧洲大陆的
看事方式”一文应用欧洲大陆哲学的描写潜能,提出了更加深
入的“事物感”,将人与拉塞尔所言的“仅限于我们之间”联
系在一起,从而有助于我们对“自我和他者和对象”的体验。
拉塞尔认为,“仅限于我们之间”有助于我们发现设计所失去
的生命力。
二、设计的多元化研究
《设计问题》作为研究设计的历史、理论和批评的专业性
刊物,见证了设计实践和设计研究的长足发展和多元化进程。
设计研究不乏对设计史的传统的人文研究,也不乏对公众科学
对新问题的探索。本书所收入的《设计问题》杂志2014年第4
期的文章就是最好的例证。
在“想象力在设计中的鲜为人知的作用”一文中,麦
兹·尼加德·福尔克曼指出,尽管想象力是设计的基础,但是
我们却缺乏描述想象力的方法。许多理论家强调设计中的聚合
性活动和结果,但是福尔克曼指出,混沌的一面也很重要。想
象力与知识有关,在认识论层面上发挥作用,它创造了经验的
条件。福尔克曼同时运用现象学,分析了想象力对设计中意义
建构的影响。最后,福尔克曼提出了由四个阶段构成的意义形
成过程。
在“从普通电源出线盒到智能电源出线盒:智能电网的设
计视角”一文中,马达莱娜·莫梅蒂从历史的视角,介绍了电
源出线盒随着技术发展的变化历程,从爱迪生的实验,到哈贝
尔的专利,再到意大利的相关设计。她认为,智能物体和物联
网的发展将电源出线盒重新概念化为“智能”物体,这种转型
使得电源出线盒成为交互设计师不得不关心的问题,成为物理
世界(需要能量供给的世界)与非物质世界(需要创建意义和
逻辑联系的世界)之间的接口。
玛丽娜·艾玛努埃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希腊‘现
代’平面设计”一文中指出,希腊平面设计中的历史方法与现
代方法之间的斗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希腊的战后重建历程。第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艺术、排印和版面风格在全球范围内
迅速传播,但在希腊,这些风格起初却被认为与希腊的民族身
份格格不入。然而,平面设计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在希腊独裁政府期间,人们对平面设计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正
如艾玛努埃尔在文中所指出的那样,“平面设计在希腊任何时
期的地位都可以用其对强加的或外来的设计理念的反应程度和
依附度来衡量。”如果我们认识到一部设计史就是文化身份的
发展史,我们就会进一步认识到20世纪设计与社会之间所存在
的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在“公众科学与开放式设计:基于工作坊研究的新发现”
一文中,罗伯特·菲利普斯等通过案例研究探索了设计中的新
实践和新背景。他们研究了公众科学背景下的开放式设计和数
字化制造。从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设计师与社会、科学技
术和大众政治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在最后一篇文章“商业模式的建模研究”中,莉安·西蒙
斯探讨了建立商业模式的一系列方法。她首先介绍了商业模
式,继而讨论如何从设计的视角研究商业模式的建模问题。西
蒙斯借鉴了克洛斯、舍恩和西蒙等学者的观点,总结了建模与
设计活动之间的异同之处。
总之,译者真诚地期待您能陶醉在这些大餐之中,在您回
味无穷之余,让我们聆听到您的感受和收获。
最后,由于译者的时间和水平有限,翻译难免存在不足之
处,恳请您不吝赐教。
译者
2016年7月于江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