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口头语言表达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性早已毋庸赘言,而传统语言表达类课程则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笔者认为,只通过理论与案例的阐述来实施教学往往收效不大,究其原因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动口”实践的机会太少。自2006年“语言艺术训练”课程在我所任教的学校开设以来,我和其他任课教师就试图寻找这样一个突破口——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渐掌握各种语言表达技巧,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尝试和摸索,以及借鉴社会上较为成熟的语言培训模式,一本相对系统、贯穿独特教学理念又别具特色的教学讲义逐渐形成,以其为参考资料的教学模式亦颇受学生的认可。我们发现这种类型的特色教材较少,因此便萌生将其公之于众的想法,并希望它的出版能对相关教学人员和学习者有所帮助。我们遂以讲义为模本进行加工完善,终成这本可读、可练、可行的《语言艺术训练》。

本教材在定位上的最大特色是全面且具有针对性。本书是一本针对高职学生的、具有普适性的口头语言表达训练教材。本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原有基础、思维能力、接受特点以及在语言表达技能上的需要。本教材在适用专业方面,兼顾各专业对应岗位通常所需的语言表达技能;在内容应用方面,努力做到适合学生日常交际、顶岗实习以及将来参加工作等方面之用。

在内容的编排方面,本教材遵从精炼、循序渐进的编写原则,全书分为语言表达认知与基础训练、日常交际语言表达技能训练、语言表达的艺术性训练、岗位专项语言技能提升四个项目,共十七个专题。其中,前两个项目侧重常规语言技能训练,后两个项目侧重语言技能的提高。第四个项目作为本教材的特色项目,精选适合专业岗位需要的应用型内容进行编写,具体包括营销语言、讲解语言、服务语言、谈判语言四个专题,专题中的知识讲解与事例的选取力求做到全面兼典型,这在同类书籍中并不常见。

在编写体例方面,本教材做了独具特色的创新。在“语言艺术训练”课程的教

II 语言艺术训练(第二版)

学实践中,游戏训练教学法在学生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编写教材

时仍然以游戏为语言表达训练的主要形式载体,每个专题均以“语言游戏”或“精

选案例讨论”导入,进而真正体现“先学后教”的体验式教学理念。本教材中的语

言技能训练游戏或引用或自创,不仅与专题内容环环相扣,且均已被证明实施效果

良好。而翔实、丰富的案例在为教材中语言技巧的阐述提供论据的同时,也增强了

教材的趣味性。

在编写过程中,由于现成可供参考的资料比较零散,为了清晰而有条理地突出

教材的特色理念,我们参考了相关的书籍、论文、新闻甚至随笔等,并从中汲取很

多有益的信息,思路得到了拓展,最终写成本书。在此衷心感谢给我们带来启发的

所有参考资料的作者。

本教材是在所有编写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大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

多次商讨和反复修改,尽量不放过任何细节,可以说,每位编者都付出了大量心血

和汗水。本书由赵雪梅担任主编,董玉菊、尹新兰、张韶担任副主编,参编人员为

刘项、刘庆、刘慧、崔岩、张晶晶。在本教材即将出版之际,编写组成员在欣慰之

余,也真诚地期待读者能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反馈邮箱:wkservice@vip.163.com。

赵雪梅

  2012年12月

序 言

(第二版)

鉴于口头语言艺术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2012年底,《语言艺术训练》首次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可以说,这是一本凝聚了多名一线任课教师的丰富教学经验的参考书。自2006年“语言艺术训练”特色课程在我所任教的高职院校开设以来,考虑到同类教材较少,任课教师们将共同编写的讲义应用于教学实践,由于其蕴含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很快就在相关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反响。2009年,该讲义作为“国家示范特色教材”进行建设,逐步形成鲜明的特色和教材雏形,后经教材编写组人员若干次斟酌探讨、加工完善,终得成稿发行。

幸运的是,本教材一经使用,就得到读者的好评和认可,每年均需重印一次,这是对编写人员的极大鼓励。《语言艺术训练》经全国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作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后,我们开始着手整理教材使用的反馈意见,根据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要求,不断改进教材内容,以使其能够与时俱进,更好地满足当下高职高专师生和社会学习者的需求。

第二版《语言艺术训练》相较于第一版教材,一方面继承了其原有特色,另一方面通过更新案例、优化语言游戏、调整内容结构的比例等进行了完善和创新,从而进一步突显教材优势。

第一,教材定位更为精准。本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原有基础、思维能力、接受特点及在语言表达技能上的需要,较好地借鉴了社会上的口才培训课程、普通高校语言表达类课程的优势,同时结合高职教育的需求不断进行完善,既重实用、又重发展,将技能训练与知识传授合理配搭,兼具“高等教育”之“高”与“职业教育”之“职”,是名副其实的“高职”教材。

第二,在内容方面注重与相关课程的运行同步,并不断更新以满足学生日常交际、顶岗实习及未来就业所需。本教材是根据同类课程在各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以来的教学实践和效果,通过反复研讨对教材编写中涉及口头语言技能的内容进行多次增删与整合而成,做到了实用、精炼而独到。根据教学需要,本教材还特别增设了

IV 语言艺术训练(第二版)

“岗位专项语言技能提升”项目,解决了长期以来同类教材中岗位语言表达训练的

内容缺失问题。本教材中的岗位语言技能不因专业设限,其设置顾及学生可能从事

的各专业岗位共性的语言表达技能,这是本教材的亮点之一。

第三,篇章设计和内容编排遵从学生本位的原则。首先,整体的教材设计在

保证系统化的基础上采用了由易到难、深度与广度兼顾的阶梯式编写格局:从基本

的语言表达认知开始,扩展至日常交际表达,再深入至技巧性语言表达,最后提升

至岗位专项语言技能提高,涵盖学生学习、生活、实习、就业等方面。另外,在教

材的编写中注重可读性,内容编排、案例选择、游戏设计皆以受众的接受特点为依

据,力求贴近高职学生,突显学生在训教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其在训教过程中的主

动性和参与度。

第四,在编写体例上始终坚持以能力为导向。本教材一方面选择体验式的“游

戏或案例讨论”导入和编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最终

目标的开放式教学;另一方面强调口头表达训练部分的核心地位,突出教学中的技

能先导作用,符合课程以实用为主的本质特征和教学理念。

第五,采取在教材中传达趣味教学理念的独特做法。考虑到“90后”学生乐于

参与、重视趣味性的特点,本教材通过引用和原创的方式设计了大量语言游戏,并

将中国传统语言艺术形式如绕口令、双簧、小品等运用其中,使“语言表达技能”

这一“无形产品”实现“做中学、玩中学”。

诚如上述,第二版《语言艺术训练》的成稿是编写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

果,本教材由赵雪梅担任主编并负责统稿,由董玉菊、尹新兰、张韶担任副主编,

参编人员有刘项、刘庆、刘慧、崔岩、张晶晶。同时,本书得以顺利再版,离不开

清华大学出版社编辑施猛和其他工作人员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谢意。

另外,在编写过程中,编者不仅参考了相关论著和研究资料,还认真考虑了读者的

建议,恕不一一列出,在此衷心感谢所有给我们带来启发的作者和读者。

赵雪梅

  201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