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中译本前言:把战争带入社会学

之所以说“带入”而不是常见的“带回”,是因为战争从未真正进入社会学家的视野,哪怕从社会学创立之初算起。这是一个巨大的缺憾,不仅是对于社会学本身,也是对于我们了解战争(与和平)本身来说。感谢学友唐梓翔和檀生兰为我们带来了如此通顺流畅的译文。翻看我和梓翔的微信记录,他通过我在2021年1月的线上讲座“战争社会学初探”,对战争社会学以及森特诺与恩里克斯的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一年后表达了翻译此书的意愿。作为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的青年教师,梓翔既受过系统的社会科学训练,又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积累,这种学术背景使其对相关理论有着天然的敏锐性。但是,我当时并不是特别赞同他翻译这本书,因为觉得这本为本科生写作的教材太“通俗”,建议他将精力放在翻译经典名著上。梓翔并未采纳我的意见,认为在战争与军事社会学研究尚不完善的中国,翻译这本导论有其价值,并于2024年10月完成了译稿。在认真拜读了译稿之后,我很开心地意识到自己当初是多么短视,不仅在于这本书对于尚在起步期的中国战争与军事社会学研究的意义,而且在于这本书本身的高质量——当初读英文版时许多精彩论述和细节,如今在阅读这个精良的中文译本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社会学为何始终对战争视而不见?答案或许和这门学科的创建有关。西方的社会学是启蒙运动的产物,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是关注现代性的学科。在这种视角看来,未来是光明的,世界必将走向和平,因此社会学的隐含假定是和平社会里的社会建设,战争被视为人类原始状态的残留,终将被扫进历史的尘埃。由此,战争成为社会学家视而不见的范畴,尽管根据杜兰特夫妇1968年的考证,在过去3421年有记载的人类历史中,风平浪静不过区区268年,尽管社会学这门学科紧锣密鼓创立之时正是两次世界大战硝烟滚滚之日。对于尚属年轻的中国社会学来说,这门学科复建伊始就和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交织在一起,更加无暇考虑战争问题。然而,时至如今,我们忽然发现每天打开电视就是俄乌战局和加沙冲突的新闻;我们也意识到战争从未真正远去,而是以各种方式塑造人们的生活,塑造人类的命运,塑造现代性。作为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推动力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维度,战争如今已到了必须被社会学家正视的时候了。中国社会学会于2024年正式设立军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更是为社会学家研究战争现象提供了制度化的渠道和认可。森特诺和恩里克斯的《战争与社会》是当代战争社会学为数不多的教材,在我看来也是其中最好的一部。森特诺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讲席教授与公共事务研究教授,曾任该校社会学系主任以及国际与区域研究院院长,现为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副院长,在历史社会学、政治社会学和战争社会学等领域均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恩里克斯是森特诺的学生,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后任IBM公司高级咨询师,现为谷歌公司研究员。事实上,以战争社会学为主题的教材屈指可数,而且大部分侧重于理论,《战争与社会》是其中难得的兼顾经验与理论的教材,由此获得了社会学界的广泛认可,荣获2016年美国高校与研究型图书馆协会会刊 《精选》(Choice)年度杰出著作奖。这本书篇幅并不长,但涵盖的内容极其丰富,在上下数千年的历史中自由穿梭,在不同文化和国家间闲庭信步。读罢全书,有三点给我留下了尤其深刻的印象。首先,战争的杀伤力越来越大,生活在战争中的人却越来越少。正如作者所说,一方面,世界几乎所有地区都面临集体暴力的威胁,因此我们正处于一个可称为“世界大战”的时代;另一方面,世界上大部分人的生活并不直接受战争影响,至少没有生活在战争中。这一方面和军事技术在过去几个世纪的持续变革有关,另一方面与战争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微妙转变有关。这正是战争社会学关注的核心议题,也是本书标题试图传递的信息。其次,无论是冲突过程本身还是前期的社会动员,战争的复杂程度都在持续增加。换言之,战争的组织性日益增强,嵌入社会的程度越来越深。战争的原始形态只是少数几个人为了某个有限目标的暴力行动。然而,随着历史的演进,战争逐步转变为“卡里斯玛”英雄的舞台;再转变为国家争夺霸权及其统治者巩固权力的工具,从而成为政治的延续;随着核武器的出现,军事技术拥有了超出人类控制并在短时间内毁灭全人类的力量;而随着战争与政治日渐相互渗透,内战、“冷战”、社会革命、恐怖主义等衍生形式也纷纷走上历史舞台。最后,战争一方面涂炭生灵、重创经济、毁灭文明,因此无疑是毁灭性力量;但另一方面又增强了特定共同体的情感纽带,并催生了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系列技术发明以及制度安排,从而在某种意义上说又具有建设性。因此,要真正理解战争,我们必须对其做出理性、全面和辩证的审视,这也正是战争社会学的魅力之所在。当代战争是一种人类互动形式,是理性与情感交织、友爱与仇恨缠绕、毁灭与新生并存的集体行动。如此看待战争,就不难理解为何社会学视角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战争,而战争又理应成为社会学的关注重点。总之,我怀着欣喜的心情推荐《战争与社会》,相信它不仅对社会学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大有助益,而且是非专业读者了解人类历史上与当代世界正在发生的集体暴力的有益指南。

李钧鹏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International Sociology Reviews主编

2025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