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中文前言

写作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职业发展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一项基本技能,更是关键技能之一。清华大学最近开设的``写作与沟通''课程正是为了提升学生在学术思维表达上的能力。实际上,写作在学术生涯的发展中扮演着决定性角色。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短视频的普及和碎片化思维的影响,我们看到学生的写作能力呈现出逐渐弱化的趋势。同时,信息的国际化推动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学者进入国际舞台,这就对他们使用英语------国际通用语言进行表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写作能力的弱化与对英文写作要求的增加之间的矛盾,迫切需要英文写作教程的出现。

虽然目前国内已有一些英文学术写作的教程,但尚未见到专为心理学专业设计的。心理学专业有其特定的写作格式和要求,通用的英文写作教程并不完全适合作为心理学专业英文学术写作的指导。因此,自从我回国以来,便开始准备编写一本针对心理学专业英文学术写作的指导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我翻阅了海量的教程资料,回顾了自己在英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并结合了在中央财经大学教学过程中遭遇的问题。我希望这本教材能够助力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或研究者完成英文论文的写作,尽量使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少走弯路。这本教材不仅适用于心理学领域的学生和研究者,帮助他们顺利完成相关课程论文、学位论文等,也适用于需要遵循特定格式要求的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者。

本教材分为四个主要模块,以全面阐述写作过程,包括:写作准备模块、一般写作技能模块、心理学专业写作训练模块以及写作产出模块。这四个模块的设置不仅涵盖了写作本身,更重视写作前的准备工作和相关内容的整理。为了支持学习过程,教材还提供了相关资源的下载链接,包括英文论文模板(APA6、APA7模板)、表格制作所需的插件(Excel转LaTeX)等,以便学习者更高效地掌握写作技能。扫描右方二维码可下载。

本教材的完成不单是我个人教学工作的总结,同时也与我所获得的支持和指导是密不可分的。首先,我非常感谢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精品教材项目的资助(项目编号:JC20190008)以及研究生院的老师们(刘秀娟、刘明旭等)给予的鼎力支持和帮助。其次,我非常感激中央财经大学心理学系同仁们创造的良好的工作环境,他们不仅为本教材的完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还让我有幸担任学术硕士论文写作课程的授课教师,从而为开展这项教学活动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和平台。再次,对于参与教材细节修改长达一年时间的四位学术硕士研究生(郑艳竹、刘蓓堃、李润泽、张振兴),我衷心感谢他们的努力,使得教材内容更符合学生的接受和学习方式。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梁云慈在本教材的出版过程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尽管撰写本教材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考虑到个人认知和思维的限制,书中难免存在不尽完善之处。我诚挚地邀请同行和学者们提出宝贵的批评和建议。对于教材中的任何问题,欢迎通过电子邮件与我联系。

吕杰妤

中国北京

2023年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