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前言
本书第2版发行后,收到了一些师生提出的修订意见和建议,促使作者进行第3版的修订。
本书秉承第1版、第2版风格,本着教材应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为原则,以读者尽快认知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为目标,增加了生态文明,碳排放、碳达峰、碳中和,新污染物及其治理,生态环境标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自主验收,排污许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环保管家服务和环境保护税等内容,新增了电子新材料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零排放)、大型水体(河、湖)“鱼贝菌藻草”原位高效生物生态法净化处理技术、城市黑臭水体磁分离应急处理技术、废旧新能源动力电池拆解与高值化利用和农户生活污水资源化治理等近年来社会关注度高的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工程案例,修订了废水处理技术方法及典型工艺、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内容。此外,本书还将近几年开发的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工艺及典型工程项目、污泥处置新技术、可再碳纤维VOCs处理工艺技术及装备制成视频,并以二维码的形式融入课程内容中,只需微信扫码即可观看,方便学习、领会最新的生态环境治理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典型工程。同时,还相应更新了近4年来国家发布实施的一些工科专业认证标准、规范等内容,详见书中附录二维码资源。
本书第3版的编写、修订工作邀请环保咨询、污染治理一线技术人员共同完成。张文艺教授、尹勇正高级工程师、徐彦昭高级工程师、张采芹讲师、芮国芬高级工程师、薛银刚教授、许霞教授和东南大学张敏特博士共同负责组稿。江苏龙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张华高级工程师和陈歆、黄鑫、蒋立强、王超凡、袁丹、刘明元、汪超、徐珊、薛琦、郭赟工程师,江苏蓝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张磊、许南萍工程师,常州久远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汤德源环评工程师、程焕荣高级工程师、程宇涵、王珏工程师,常州赛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刘睆、陆鑫松、周杰工程师,常州泽源安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李习伟工程师,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陈婕讲师参加了相关章节编写。安徽水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占明飞高级工程师、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杨小林高级工程师、苏星工程师和常州常大创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张晟高级工程师提供部分环保工程案例并参与编写。
全书由张文艺统稿。本书编写过程中还得到国家万人名师马江权教授和薛峰教授、马建锋教授的大力支持。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引用了大量国内外相关参考文献和环境评价、环境监理案例,在此向文献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另外,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25年2月
第2版前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近年来,从“两山”理论到“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解日益清晰。经济发展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良好的生态环境供给本身作为幸福生活的新内涵,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碧水、蓝天与净土等营造的良好环境是新时期强有力的生产要素。在“两山”理论和生态文明推进下,我国的生态环境事业取得了重大发展。环境保护部更名为生态环境部,“环保垂管”改革,一大批环保规范更新,环保新技术得以应用,使得本书第1版的部分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生态环境保护需求。
本书第1版于2017年4月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已被多所高校用作教材,4年来印刷9次。本书第1版发行后,许多学生和老师指出了书中一些错误并提供了一些修正意见,促使我们进行第2版的写作。
本书秉承第1版的风格,本着教材应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为原则。修订了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厅(局)等名称,更新相关网址,增加了“环保垂管”相关内容,基于常州大学承担的“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研究成果,补充了农村污水治理技术、村落水环境修复技术和土壤污染与治理技术。此外,还相应更新了近4年来国家发布实施的一些标准、规范等。“环境保护概论”这门课程已立项为校级在线课程,并加入“爱课程”网站,读者注册后,可在线观看视频、浏览课程PPT。
本书第2版的编写工作由张文艺教授、胡林潮高工、赵兴青教授、毛林强副教授和常州龙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环评改制单位)申晓霞高工等共同完成。研究生侯君霞、于鑫娅、赵斌成、薛锦辉参与了部分研究资料的整理工作。
本书由张文艺、胡林潮统稿,南京大学翟建平教授主审。
在本书编著过程中,引用了大量国内外相关参考文献和环境评价、环境监理案例,在此向文献作者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编著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当与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21年6月6日
第1版前言
“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是为了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落实教育部“实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而在工科院校开设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素质教育课程,肩负着培养、提升大学生环境保护能力和素质的任务。
本书作者在20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按照全新的模式构建起来一个环境保护通识教育框架,这一框架更贴近工程专业申请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实际。本书按照这一新的框架编写。这种建立在了解、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基础上的递进式教育框架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也更符合发展趋势。本书的定位是一本环境基本知识指引,可作为各高校广大理工科本科生、专科生通识教育教材。
本书立足于“工程教育认证”要求,面向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China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Association,CEEAA),可满足机械类、化工类、电气信息类、计算机类、水利类、交通运输类、环境类、食品类、矿业类、安全类、材料类、测绘类、仪器类、地质类、土木类、建筑类等18个认证专业必须开设的通识课程“环境保护概论”的要求。希望达到如下3个方面的目的。
其一,让非环保专业的学生了解并掌握我国各项环境保护相关政府部门机构组成、职责及其分工,熟悉常用环保法律、法规、规范,培养学生的环保法律意识。
其二,让非环保专业的学生了解常用环境质量标准、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熟悉常见污染物指标的含义,了解典型废水、废气、固废、噪声及生态污染治理方法。
其三,让非环保专业的学生熟悉自己所学专业污染物产生、处理及达标排放方法,确保这些学生不讲诸如“我们是×××类企业,没有污染……”这类的外行话。
本书共分为5章,第1章介绍环境问题的由来、环境学科的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2章介绍我国现行环境管理体制及环境标准体系; 第3章介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基础知识; 第4章介绍轻工纺织、化工医药、冶金机电等行业生产过程中的产污环节、“三废”处置方法及典型工艺; 第5章介绍企业清洁生产、环境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的编制方法。
本书第1、2、3章为必修章节,约需要12学时,第4、5章可按照不同专业选修。化工、材料、环境等专业建议授课32学时,其他如机械、矿业、土木等专业授课可以设置16学时或24学时。
本书主要是针对高等院校面向非环境专业开设的概论性环保课程编写的,本着实用和适度详尽的原则,力求体现科普性、趣味性、系统性、可参考性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并结合背景知识点介绍和实际案例分析来加深读者对环保的认识与理解。本书是专为高等院校非环境专业的本科生编写的通识教育教材,也可作为环境专业学生的专业入门教材,对环保技术和环保管理人员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加编写人员包括: 张文艺、赵兴青、毛林强、欧红香、尹勇等。具体分工如下:
第1章赵兴青、张文艺、葛秋凡
第2章毛林强、张文艺、陈泽慧、董小娜
第3章张文艺、沈红池、蔡庆庆、吴旭鹏、黄彬
第4章张文艺、尹勇、申晓霞
第5章欧红香、张文艺、毛林强、陈冬
本书由张文艺、毛林强统稿,南京大学翟建平教授主审。
本书由常州大学教师和常州龙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环评改制单位)的一线环评工程师合作编著。在编著过程中,引用了大量国内外相关参考文献和环境评价、环境监理案例,在此向文献作者们表示诚挚的谢意。由于编著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1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