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前言
《通信电子电路》自2005年8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厚爱,被150多所高校选用,从使用该教材的高校看,既有理工科大学,又有综合性大学,还有师范类大学等。本书可满足各类高等学校多样化人才培养需求。
本书第3版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江苏省精品教材及本科优秀培育教材。本书第4版是在第3版的基础上编写的,被列为中国矿业大学“十四五”规划教材。
本书为新形态教材,突出“以学为中心”,采用新形态模式,提供微课视频、演示动画、多媒体课件等,更有效地服务于线上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本书提供的数字资源包括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微课视频24个、演示动画8个和多媒体课件8个,供读者手机扫描二维码识别使用。
按照传承经典,保持课程内容相对稳定,同时与时俱进,体现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科教融合的指导思想,本次修订在整体的安排上保留了前3版的基本内容、基本体系,同时仍使各章有相对的独立性,以便于其他不同专业、不同学时选用。第4版对全书内容进行了修订、调整和扩充,按照“管为路用”,进一步突出基础理论与实用技术的结合,增加了通信新技术应用,对重点内容增加了例题和习题,并融入了课程思政的思想。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1) 第1章增加了无线电通信的发展、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等。
(2) 第2章更名为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删去原书2.3节内容,并重新梳理原2.2节、2.4节和2.5节内容,以期内容更简洁,条理更清楚。修改了集中选频放大器,补充了集中宽带放大器及电路相关内容。
(3) 第3章将原书3.8节内容移至3.9节,并增补了集成无线发射芯片与电路。
(4) 第4章对4.2节~4.4节内容重新梳理,补充了一些例题。增加了石英晶振在单片机和芯片组应用的电路和分析,增加4.8节集成压控振荡电路和4.9节毫米波振荡器。
(5) 第5章删去原书5.3节调幅波产生原理和理论分析,并将其中幂级数和开关函数分析法分别融入到后续“利用模拟乘法器产生调幅波”和“抑制载波调幅波的产生和解调电路”相关内容中,以期更简洁,条理更清楚。删去原书5.5.1节“小信号平方律检波器”相关内容。重新梳理并形成新的5.3节和5.5节。5.3节补充了模拟乘法器的工作原理和模拟乘法器构成的调幅电路的分析等相关内容; 5.5节补充了二极管环形调制器在不忽略输出电压反作用时的分析方法,以及同步解调时本地载波信号产生方法。新增5.6节调幅波的应用电路。
(6) 第6章对调角波性质内容重新梳理,对变容二极管调频的数学分析部分进行了梳理、删减,将相关内容融入到电路分析模块中,补充了变容二极管调频的应用电路。删去原书6.4.2节电抗管调频电路。在新的6.4.2节“晶体振荡器调频电路”中增加了间接调频扩展最大频偏的方法。修改了“调相和间接调频电路”数学分析部分。在6.5节调频波的解调中,增加“集成电路中的斜率鉴频器”和“相位检波器”两种模型及分析,修改了关于斜率鉴频器和电感耦合相位鉴频器的原理电路,增加了关于调频和鉴频的2个例题。6.8节增加了CMT2300A调频与解调电路。
(7) 第7章在7.8节中增加了二次混频在智能手机信号处理中的应用框图及分析。
(8) 第8章将频率合成器内容单独作为8.3.4节,将原书10.1节内容作为频率合成器的一种实现方法移至8.3.4节,增加或修改了3道例题。
(9) 第10章更名为通信电子电路的应用,删除原书10.2节,增加通信电子电路无线收发系统、智能手机射频收发电路和软件无线电通信的基本概念及应用三部分内容。
(10) 对附录进行了修改,重新绘制了电路图和仿真结果。
(11) 新增微课视频24个。视频资源由课程团队录制并作为中国大学MOOC平台开放的课程资源。
本书共包括10章内容。书后还附有部分习题参考答案及2个附录,其中附录A介绍了调幅和调频信号的MATLAB仿真,附录B介绍了调幅和调频信号的MULTISIM仿真。
本书第4版由中国矿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组织修订,于洪珍任主编、王刚任副主编。王艳芬、张晓强、张晓光、李松、王博文、陈世海等教师参加教材修订编写或视频拍摄、数字化资源制作等。于洪珍教授修订了第1、3、6~10章(除10.6节由张晓强高工编写),第2章由王艳芬教授和王刚副教授共同修订,第4章和第5章由王刚副教授修订。附录A和附录B分别由王艳芬教授和王刚副教授修订。微课视频录制分工为: 第1章、第4章、第5章和第8章由王刚副教授完成,第2章由王艳芬教授完成,第3章由张晓光教授完成,第6章由李松副教授完成,第7章由王博文副教授完成。张晓强高工完成全书数字化资源制作。全书由于洪珍教授统稿,王刚副教授负责全书校对。
承蒙原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北京邮电大学钟义信教授在百忙中为本书写序。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特别感谢佟丽霞编辑提出的宝贵意见。
限于编者水平,加上时间紧张,书中难免存在疏漏,诚挚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24年3月
第3版前言
第1版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