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时值建院十周年之际,在医院党委和院领导班子的支持下,在姜泊部长的亲自指导下,我们编撰了这本《内科疑难病例精粹》,向建院10周年献礼。
本书收集了多年来内科部查房的病例,“疑难不失典型,少见而非罕见”是我们每次查房挑选病例的主要原则。
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医学走向专科化,甚至亚专科化。这使得医生在亚专业知识精深发展的同时,医学知识的广度不够变为普遍的短板。人是一个整体,多种疾病可能影响多个系统和器官,这不仅仅需要建立多学科的合作机制来诊疗疾病,还需要医生不断地更新专科知识,熟悉其他学科疾病谱的改变和疾病诊疗的进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践行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三精医疗”的理念,更好地服务患者。
伴随科技的进步,诊断手段的不断迭代,我们有了过去不可想象的先进方法,如先进的CT、MRI、PET-CT和分子影像技术,各种化学指标、基于核酸技术病原微生物检测、全外显子测序等等,人工智能更是让疾病的诊断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但是,技术的进步不是我们低估临床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诊断思维的理由。本书的病例提供了大量的例证,有针对性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是诊疗疾病的第一步。如在“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消化道出血、肝硬化、高身材的背后故事”这个病例的诊疗中,消化内科医生发现患者第二性征不发育这个特点,在多次和内分泌科医生共同讨论下,初步认为是垂体柄中断综合征,最后考虑患者是生长激素缺乏导致的脂肪肝、肝纤维化,这也是进一步导致肝硬化的病因。这让我们对肝硬化的病因有了新的认识,对可能采用生长激素治疗肝硬化有了新的选择。
在临床疾病的诊疗实践中,“一元化”是临床医学一个基本原则。但是,我们不能固守于此。在“‘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双肺多发阴影病例”中,正如牟向东医师总结的,要观察疾病的变化,分析疾病变化的原因,重视化验结果的意义,避免“一叶障目”。
本书多个病例有多学科的专家参加分析讨论,不仅有内科各专科,还有外科系统和专科系统的医生参与,特别是放射科、超声科、检验科和病理科的医生参与,让我们内科系统的医生获得了诊疗疾病的最新知识。
我谨代表所有编者,感谢各科医生付出的艰苦努力,并希望本书能对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临床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肖建中
202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