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罗辉
定价:49元
印次:1-3
ISBN:9787302255857
出版日期:2011.06.01
印刷日期:2012.06.13
图书责编:王峰松
图书分类:零售
思维导图、概念图是知识可视化的两个重要工具,具有激发右脑潜能、提升思维品质、实现高效学习和工作的神奇作用。本书从神奇的左右脑分工入手,介绍概念图、思维导图相关的理论和应用方法,并以大量的案例介绍思维导图、概念图在市场营销、企业培训、学生学习、教育教学、技术交流、行政管理等诸多领域的应用。 本书配套光盘是真人配音、互动仿真学习的多媒体课件,分别介绍了五个最为常用的单机版和支持网络协同工作的概念图软件、思维导图软件,以及即将风靡市场的新型网络会议软件的使用方法。光盘还提供书中介绍的思维导图和概念图软件、案例源文件,供下载使用。 本书主要以思维导图、概念图而非段落文字来表述内容,读来轻松便捷,理解直观易懂,记忆深刻持久,是图书编写方式的创新之举。 本书适合教师、学生、职场人士、科研人员、机关工作人员等多种身份的读者。作者的目标是帮助读者迅速掌握思维导图、概念图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并灵活地运用到实际工作和学习中,使思维导图、概念图成为提升中国人学习品质、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的“人人工具”。
罗辉,男,1963年7月2日生于重庆市开县,1984年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1994赴加拿大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1998年作为访问学者赴加拿大开发远程教育课程;2001-200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修完硕士学分。2003年考上北师大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随后又放弃博士学习,并于2004年5月创办成都依能公司。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四川省都江堰市政协委员;四川农业大学教育技术系主任;教育部远程教育专家组成员;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成都依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作为国内最早基于互联网实施远程学历教育的专家,罗辉从事数字化学习事业12年;1995年应邀在加拿大土木工程学会95’年会上发表并宣读论文;近十年来,先后参与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技术咨询工作,参与了全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的编写,以及全国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评审等工作。主持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课题“现代远程职业教育的方法与实践研究”获教育部二等奖,有《网络课程的交互》等多篇论文在核心刊物上发表;在知识可视化领域已有多年的研究,尤其在知识可视化表征效率、Web应用环境下思维导图的生成方式等方面有独 性贡献。作者未来十年的目标是在国内推广普及思维导图、概念图的应用,以提升中国人的工作效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开展知识可视化研究、培训、应用开发的阶段成果,也是作者立志做国内“知识可视化应用推广第一人”下一阶段工作的起点。希望出版社也加入到这个伟大的事业中!
序 回首笔者与知识可视化的结缘,起于2002年的某一天,在北京大学读法学博士的朋友刘培俊对我说:“最近外国人和北京大学有些人开始使用一种极其厉害的工具——思维导图软件”。我就是从那时开始使用知识可视化的两个最重要的工具——思维导图和概念图。后来又知道,北京师范大学同学赵国庆的博士研究题目就是知识可视化,于是笔者从2003年开始学习和研究知识可视化理论。迄今已8年矣! 知识可视化工具能帮助人类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提高创新思维的速度与质量,其作用远超过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办公软件Office,这一点早已引起许多欧美国家的重视。欧美国家的中小学生不仅从小使用电脑,而且从初中开始就大量使用思维导图软件帮助整理课堂笔记、学知识、写作业,而在中国学生甚至亚洲学生中却极少看到类似情形。 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主要由左脑负责)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主要由右脑承担,知识可视化可以激活右脑潜能)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 对此,笔者不禁担忧与焦虑: ——在国际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我们怎能从儿童一代就输给欧美? ——21世纪是历史赋予中国人的最后一次机会,我们再也输不起! 1. 思维导图、概念图是提升国家和国人竞争力的利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基础教育需要思维导图、概念图工具——基础教育是人才培养的第一步,所应传授的不仅仅是算数识字抑或单词音标,更应是一种思维方式,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若少年儿童能够及早掌握思维导图、概念图工具的用法,从小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渐渐地,稚嫩的讨论很可能就隐含了创...
第1章
神奇的左右脑分工
1.1 左右脑如何分工? 2
1.1.1 左右脑不是彼此的复制 2
1.1.2 右脑的专长 3
1.1.3 从生物进化看左右脑性能 4
1.1.4 通过小测试看左右脑信息加工的差异 5
1.2 知识可视化与左右脑分工 8
1.2.1 “双重编码”理论 8
1.2.2 知识可视化的含义 10
1.2.3 知识可视化的价值——促进“全脑思维” 10
1.3 知识可视化的两个重要工具 12
1.3.1 概念图 13
1.3.2 思维导图 14
1.4 知识可视化工具软件 15
1.4.1 单机版思维导图软件——MindManager 15
1.4.2 单机版思维导图软件——iMindMap 16
1.4.3 单机版概念图软件——Inspiration 16
1.4.4 基于思维导图的互联网协同工作平台—— Team Thinker 17
1.4.5 基于概念图的在线互动演讲交流平台——Team Lecture 18
1.5 发散思维与记忆的关系 19
第2章
用图表达事物的关系——概念图
2.1 概念图的魅力 22
2.1.1 示例——地球上的水循环 22
2.1.2 示例——商务网站系统方案设计 23
2.2 概念节点 24
2.2.1 概念节点是什么 24
2.2.2 概念节点的命名 25
2.2.3 概念节点内涵的表达法 26
2.3 概念图是什么? 29
2.3.1 何谓...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