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早教——就要这么教

作者:(美)Sara Wilford 著 刘静 王雪峰 译
定价:28
印次:1-1
ISBN:9787302305842
出版日期:2013.04.01
印刷日期:2013.02.25

致谢 回顾笔者在教育界的职业历程,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和支持。首先,要感谢我的丈夫罗纳德•维尔福德,是他支持我重返校园,在每一个需要做决定的关口都帮助我确认“你真的想做这件事吗?”旋即又会立刻回应“那么放手去做吧!” 还要感谢很多才华横溢的朋友和老师,特别是莎拉•劳伦斯学院早教中心在职和历任的各位教师以及Lorayne Carbon主管。我还要感谢纽约市紫圈儿童早教项目和父母互助组织,感谢他们无私分享相关智慧和观点;感谢伊薇特•里查德森(Yvette Richardson)仔细阅读了本书第2章中有关改变家庭、社会挑战和文化差异中的内容并提出宝贵建议;感谢帕翠莎•卡里尼(Patricia Carini)阅读本书第5章有关未来中心的描述过程的相关内容并给予鼓励和支持。感谢我在教学艺术和儿童发展研究所以及莎拉•劳伦斯学院心理学系的同事们,感谢他们一直以来从不间断的支持。 特别感谢玛杰丽•富兰克林(Margery Franklin),感谢她的热心和她所拍摄的美丽生动的孩子们的照片以及早教机构的环境,这让本书的文字部分大为增色。克雷恩(Bill Crain)为本书慷慨作序,非常感谢他的洞见和鼓励。同样还要感谢红叶出版社的总编戴维•希思(David Heath),在本书的创作过程中一直与他合作愉快。最后,特别感谢所有可爱的孩子们,是你们丰富了我的生活和工作,你们也同样塑造了我自己的学习性格。

more >

                  译者序      普天之下的父母无一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总是倾尽所有给予子女。然而,父母给予子女的并不一定是子女真正需要的,又或者说,父母往往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他们总是以自己的方式来关心、疼爱孩子,但是这种方式却并不一定是孩子所希望得到的,也不一定符合孩子的发育状况。因此,对于作为父母的读者来说,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照顾孩子,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让孩子在以后的人生历程中受益于父母的这种馈赠,这无疑是摆在全天下父母眼前的一道难题。   时下关于幼儿教育、亲子关系的书籍琳琅满目,这些书籍众说纷纭,它们一般会试图从理论上来解释孩子的行为问题,为父母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告诉父母应该怎么做。然而,每个家庭、每位父母、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尽相同,因此很难说一套方案就可以解决所有家庭所遇到的问题。在养育孩子这方面,父母才是真正的专家,只有父母才知道究竟哪种方法最适合孩子。   在本书中,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历,列举了许多生动翔实的例子:孩子不愿意用某个杯子、频繁起夜喂奶、不愿意上学等等。这些都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况,因此很容易引起父母的共鸣。与其他育儿书籍不同的是,本书的目的不在于给父母提供明确的解决方案,告诉父母在这些情况下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本书的目的在于通过这些例子来探讨更深层次的原因,帮助父母了解应该如何与孩子相处,而不是直截了当地告诉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不哭闹、让孩子听话。   本书从始至终一直在强调的一个观点是,父母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来留意、关爱孩子,对孩子的行为做出恰如其分的反馈,无论是刚呱呱坠地的孩子、正在蹒跚学步的孩子,还是青春期躁动而叛逆的孩子。所谓“留意孩子”,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读者可能会认为身为父母的人自然而然地就会在孩子身上倾注所有注意力,因此可能会觉得本书谈及“留意孩子”未免有些多余。诚然,在孩子身上倾注所有注意力,这是父母的天性。然而,留意孩子并非这么简单,它对父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按照孩子的发育水平来理解孩子的行为、从孩子的角度来理解他的感受、引导并帮助孩子调节情绪、不会因为自己的情绪而影响到孩子,等等。有些父母天生就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而有些父母通过学习也能掌握这项技能。译者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可以了解留意孩子的真正含义,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来思考孩子的感受,得到与孩子相处的合理方式,懂得如何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由于译者水平有限,书中必然存在诸多疏漏和不足之处,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在此,特别感谢赵远峰、陈磊、张乐华、刘延军、陈磊、侯佳宜、赵东辉、王雷、庄家煜、罗智林、王宇对本书翻译工作的支持。                             

more >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同系列产品more >

用心爱,用脑教

(美) Claudia M.Gold 著
定 价:28元

查看详情
图书分类全部图书
more >
  •   

      

      

    目  录

      

    第1章  爱孩子:就要找出问题所在

    用脑发掘孩子最深切的需求  /4  “留意你的孩子”方法  /6

    与“留意孩子”相关的研究  /12

    父母为什么在抚养孩子时会产生愧疚、责备与责任  /14

    如何成为“足够好的母亲”  /16  本书的主旨  /21

    第2章  教孩子:就要给他安全感

    孩子大脑的发育  /27  父母自身的情绪调节能力很重要  /30

    代际传承也很重要  /32  “关系”是症结所在  /37

    第3章  教孩子:就要了解孩子

    母亲最重要的作用  /46  孩子释放压力的方式  /52

    与孩子的情感沟通很重要  /55  “抑郁”其实也会遗传  /59

    第4章  教孩子:就要让他独立

    首次“分离”——管理睡眠  /66  婴儿早期的依恋行为  /67

    依恋行为的情境分析  /69  依恋关系  /72

    不安全型依恋模式的改变  /74  见解及建议  /76

    父母在关键时刻的决定也许会影响孩子一生  /82

    第5章  教孩子:就要让他自律

    父母要学会分析和处理孩子在愤怒时的反应  /88

    如何理解孩子的感受并帮助他们管理自己的体验  /89

    留意孩子起到的作用  /95  

    父母的反思可以改变下一代的依恋模式  /99

    第6章  爱孩子:就要适时提供帮助

    在孩童时期调节“感受”的能力很重要  /112

    父母要先学会调节感受  /115  教孩子调节感受  /117

    在学龄前,父母的性格对孩子影响很大  /125

    第7章  爱孩子:就要学会引导

    冷静倾听的艺术  /...

精彩书评more >

标题

评论

版权所有(C)2023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3546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911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