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
简明易懂的理论力学!

作者:刘立厚、潘颖、曹丽杰

丛书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配套教材——工程基础系列

定价:45元

印次:1-2

ISBN:9787302451471

出版日期:2016.12.01

印刷日期:2017.07.24

图书责编:苗庆波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根据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编写而成。 本书共分为3篇: 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借鉴国内外优秀教材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注重增强对理论的理解与应用,并引入了许多工程实例,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理论力学”的意义及应用。每章配置了适量的习题,以助于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计算技能。 本书内容全面,适合高等工科院校学生使用,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根据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编写。立足于“中少学时”,理论阐述力求由浅入深,文字简洁,讲授基础知识与方法,适当加入专题内容,以便学生自学;同时加强学生工程概念,突出力学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本书内容全面,适合高等工科院校学生使用,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前言 《理论力学》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配套教材”系列教材之一,是依据教育部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理工科非力学专业基础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要求”和“卓越计划”要求而编写。卓越工程师培养是一种全新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工科学校所培养的毕业生能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在工程实际与应用中能很快上手,通过工程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快速成为满足社会与工程实践所需要的优秀工程师。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之一,卓越培养试点专业从汽车车辆工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扩展到机械工程等。为了更好地配合“卓越计划”的开展与实施,编者对卓越班级的“理论力学”课程进行了改革探索,根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以培养应用型工程师为主的“理论力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编写了本书。 本书立足于“中少学时”,理论阐述力求由浅入深,文字简洁,讲授基础知识与方法,适当加入一些专题内容,以便学生自学; 同时加强学生工程概念,突出力学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努力编入一些密切结合工程实际的例题与习题,以供教师选用和学生练习。为了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用理论力学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在例题讲述中着重阐述了分析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解题书写过程的步骤。注重一题多解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书适合高等工科院校非力学专业中学时的理论力学课程使用。 本书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程力学教学部编写,曹丽杰编写第1 ~ 3章,潘颖编写第4章、第5章、第13章、第...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绪论

第Ⅰ篇静力学

第1章静力学公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

1.1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1.1.1刚体的概念

1.1.2力的概念

1.2静力学公理

1.3约束与约束力

1.3.1自由体与非自由体,约束与约束力

1.3.2工程中常见约束的基本类型及其约束力

1.4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思考题

习题

第2章平面特殊力系

2.1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2.1.1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力的多边形法则

2.1.2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

2.2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2.2.1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2.2.2合力投影定理

2.2.3平面汇交力系合成和平衡的解析法

2.3平面力对点之矩·合力矩定理

2.3.1力矩

2.3.2合力矩定理与力矩的解析表达式

2.4平面力偶

2.4.1力偶与力偶矩

2.4.2力偶的性质

2.4.3平面力偶系的合成

2.4.4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

思考题

习题

第3章平面一般力系

3.1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3.1.1力的平移定理

3.1.2平面一般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主矢与主矩

3.1.3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结果分析

3.2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3.2.1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基本形式

3.2.2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条件

3.3物系的平衡·静定与超静定问题

3.4平面简单桁... 查看详情

本书根据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编写。立足于“中少学时”,理论阐述力求由浅入深,文字简洁,讲授基础知识与方法,适当加入专题内容,以便学生自学;同时加强学生工程概念,突出力学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本书内容全面,适合高等工科院校学生使用,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