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69元
印次:2-5
ISBN:9787302477044
出版日期:2017.07.01
印刷日期:2024.05.13
图书责编:朱玉霞
图书分类:零售
法学本身就是一门容易在自己的专业内部产生叛逆的学问。当今中国法学中就存在着一种特别的品流:它游移于纯正的“法学”与“人文”的思考之间,既倡言现代法治的精义,又寄托传统文人的情怀,堪称“文人法学”。 本书就裒辑了清华大学林来梵教授多年来所撰写的一系列颇具这种风味的文章,均为其学术随笔中的精选之作。其第一版问世之后,即受到关注与好评。现添补了作者近年来的数篇新文,内容上更为充实饱满。其中各篇文笔清奇,理趣并蓄,许多篇什在章法上抽丝剥茧、层层推进,最后往往话锋一转,一语切中要害。 这也是一册立意隽永、视野宏阔的法律人文读物。但凡关心中国法治的命运,又或不乏人文的情怀的读者,均可偷闲一读。
法律学者,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曾在国内外出版过多部著作,除本书外,平时以“往返于书斋与学堂,出没于现实与理想”自况,颇有书生情怀。
林来梵 法律学者,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曾在国内外出版过多部著作,除本书外,另有一册学术随笔集《剩余的断想》问世。平时以“往返于书斋与学堂,出没于现实与理想”自况,颇有书生情怀。 增订版序《文人法学》初版以来,承蒙读者垂注,售罄之后又曾加印了一两次。现索性增删了若干篇什,付诸再版,以飨读者。 本书是一本随笔集,也是一本力图跨出法学的畛域,献给所有关心中国法治前途的读者可以轻松地加以阅读的那种读物。关于书名中的“文人法学”,初版代序中已作了专门的交代。诚如有读者所说的那样: “文人法学”其实也可以称为“人文法学”。它强调的是以人文的传统、人文的精神以及人文的情怀,去滋润、涵养现代的法律与法学。在我看来,如果缺少了这一点,整个法律系统和法学思想将成为一堆机械刻板的材料,难以真正浸入中国社会;甚至变得苍白无力,没有应有的魂灵。 歌德说: “你无法获得不是流自自身心灵的泉水。”对我而言,这些随笔即是这样的甘泉,其之成文所带来的欢愉,远甚于学术论文的写作。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应感谢这些文字。然而,“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请允许我对垂注这本小书、甚或与其某些观点共鸣的读者,表示衷心的谢忱! 林来梵 2016年11月于清华园第一版代序: 所谓“文人法学”作为一介法律学人,随着年岁渐长,思虑渐深,这几年越来越深入体悟到: 在当今中国,欲推行法治主义,必先有人去践行法治启蒙,否则,法治国家的构想终究会化为泡影。有鉴于此,闲来也写一些轻松的学术随笔,或发表于博客与报章,或暂藏于私人文档,隔了一些年头,便会蓄了...
◇增订版序
◇第一版代序:所谓“文人法学”
◇第一辑 环宪法学的随想
宪法学是椭圆形的
“身体宪法学”入门随谭
宪政的风水
法学的祛魅
◇第二辑 法治愿景里的遐思
人类文明史中的法治
在这本书中眺望宪政的远景
中国需要西方式的法治吗?答学生的一封信
苏格拉底与李斯之死
岳飞之死的历史现场
秋菊女儿的困惑
法律人的情人
法律与私奔
敬酒的文化意义
腐败散谈
网络是最大一所学堂
◇第三辑 熬了规范主义的药言
谁是中国的施米特?
宪法学界的一场激辩
人民会堕落吗?
自由主义的败家女?
学者该如何批评法官?
警惕法律实力主义
反思唯科学主义
◇第四辑 特别的思忆
从法律通往上帝的怀抱
坚忍的理想主义者——纪念异国恩师畑中和夫先生
◇第五辑 杂言补拾
“学术幼稚病”的N种表现
教师节感言
卓越的道义是担当——2015年秋季在清华大学法学院的迎新致辞
课堂语录10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