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培优竞赛讲座(五年级)
第50届国际奥数国家队领队、主教练朱华伟主编。以专题讲座的形式编写,分享多年培训“华罗庚金杯赛”选手和辅导数学资优生参加数学考试的经验、体会和素材。

作者:朱华伟

丛书名:数学培优竞赛新思维

定价:49.8元

印次:1-8

ISBN:9787302556091

出版日期:2021.08.01

印刷日期:2025.03.20

图书责编:王定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是以国内外小学数学各种培优竞赛为背景,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为准绳编写的,力求与课堂教学同步,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构建通往数学奥林匹克前沿的捷径.本书分培优篇和竞赛篇两大部分,按照专题讲座的形式编写,每讲均设置知识方法扫描、经典例题解析,并配有强化训练及参考答案,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通过穿插数学案例、名家名言及独特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书可供小学五年级师生及家长使用,也可供小学生数学竞赛培训机构人员参考.

朱华伟,深圳中学校长、博士、二级教授、特级教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高级访问学者;兼任中国创新人才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教育数学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数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全国华罗庚金杯赛主试委员会委员、国际数学竞赛学术委员会副主席;多次参与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女子数学奥林匹克、西部数学奥林匹克及青少年数学国际城市邀请赛的命题工作,曾任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国国家队领队、主教练,率中国队获团体冠军;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100余部,2018年获***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前言 从1985年我国第一次派队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IMO)以来,中国代表队参加了34次IMO,其中,20次团队总分居第一位(有12次六位队员都获得金牌),8次团队总分居第二位,2次团队总分居第三位,团队总分居第四、六、八位各1次,共有200人参赛,共获金牌157块、银牌35块、铜牌6块.早在1994年,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的王梓坤院士就写道:“(我国中学生在IMO中)连续获得团体冠军,个人金牌数也名列前茅,消息传来,全国振奋.我国数学,现在有能人,后继有强手,国内外华人无不欢欣鼓舞.”这对青少年学好数学无疑是莫大的鼓舞和鞭策,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学习数学的热情. 为了给对数学有兴趣的小学生提供一个提高解题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的平台,我们以国内外小学数学各种培优竞赛为背景,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为准绳,根据多年培训“华罗庚金杯赛”选手和辅导小学数学资优生参加数学考试的经验、体会和素材,编写了这套“数学培优竞赛新思维”丛书. 本丛书包括《数学培优竞赛讲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以及配套的《数学培优竞赛一讲一练》(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数学培优竞赛讲座》每册分培优篇和竞赛篇两大部分. 培优篇,与课堂教学同步,从课内到课外逐步引申扩充,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在夯实基础的同时,通过新颖、有趣的数学问题,构建通往数学奥林匹克前沿的捷径;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思维能力;在巩固深化小学数学教材知识的...

暂无课件

暂无样章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培优篇/1

第1讲小数的巧算1

第2讲周期性问题6

第3讲奇数与偶数12

第4讲枚举法17

第5讲乘法原理23

第6讲加法原理28

第7讲容斥原理33

第8讲递推法与逐点累计法38

第9讲对应法44

第10讲图形与面积49

第11讲图形的切拼57

第12讲相遇问题63

第13讲追及问题68

第14讲逻辑推理(1)73

第15讲逻辑推理(2)80

第16讲逆推法91

竞赛篇/97

第17讲数的进位制97

第18讲数的整除性102

第19讲质数、合数与分解质因数107

第20讲约数与倍数113

第21讲带余数除法117

第22讲中国剩余定理121

第23讲整数的分拆125

第24讲归纳与猜想130

第25讲数列的求和138

第26讲数列的分组144

第27讲从简单情形看问题151

第28讲变换和操作156

强化训练参考答案/161

数学名言欣赏:以名人名言开宗明义,开启每讲的数学学习之旅;
知识方法扫描:概括竞赛数学的相关知识、方法与技巧,突出重点、难点和赛点;
典型例题解析:含“分析”、“解”和“评注”,由基础题、提高题、综合题组成;很多例题的解答之后有评注,评注的作用是对某些问题或解答过程中意犹未尽之处进行阐述分析,起到画龙点睛之效;对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予以拓展引申,意在引导学生去创造;对一题多解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法,沟通特技与通法之间的联系.总之,评注的目的在于,一方面揭示问题的背景和来源,另一方面启迪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及通过合理猜测提出新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以期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同步训练:含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为方便自学,在书后每题均给出详细解答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