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9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85845
出版日期:2025.06.01
印刷日期:2025.07.04
图书责编:杨文娟
图书分类:零售
"本书筛选生态语言学的 30 个核心概念和 70 个关键术语进行系统性梳理和阐释,包括其 渊源、意义、功能和价值,并提供相关概念和术语的互参方法,集专业性、易读性、包容性 于一体。本书展示了生态语言学(包括生态话语分析)核心概念和关键术语的内涵及其在学 科和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帮助读者形成对生态语言学由浅入深的理解。 本书适合初涉生态语言学领域的学习者,包括高等院校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年 轻教师,同时也可作为专业研究人员的术语参考用书,为生态语言学研究提供多个研究角度 和研究起点。"
黄国文,教育部“长江学者”,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外国语言学会会长。现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先后担任国内外22家期刊的编委或顾问。爱丁堡大学博士、威尔士大学博士;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0多篇,编撰出版专著、教材多部,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社科、省部级科研项目。研究兴趣包括:功能语言学、生态语言学、语篇分析。
前 言 生态语言学,从字面上看,包含“生态”和“语言”,涉及生态学和语言学两个学科的知识。这是对生态语言学的狭义解释,将其视为融合了生态学和语言学的交叉学科研究。但是,为了深入且广泛地开展生态语言学研究,除了生态学和语言学这两个核心领域的知识以外,研究者还需要同时了解或具备哲学、伦理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更倾向于将生态语言学视为涉及多个学科的跨学科研究或多学科研究。此外,国内外都有学者认为生态语言学是超学科研究。它作为一个上义词,包含了前述的各个学科, 协调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并促成学科间合作,致力于构建系统化的普遍理论(参见Jantsch,19721;Klein,20042)。不论采用哪种视角,生态语言学研究的都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自然界与社会文化、物质与意识的互动与融合过程中与语言和生态有关的问题,其本身超越了二分法的局限,在吸收不同学科智慧的基础上推动语言、文化和自然之间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语言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生态语言学打破传统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对立冲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一般认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最大区别在于主体性,即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脱离人的意识的存在,是客观的,而人文科学涉及哲学、历史、伦理、文化、社会等,是主观的。但是,这种截然区分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都出现了跨学科借鉴、跨学科融合的呼声。在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万事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要研究客体存在,不可能脱离人的思维,而要了解人的意识形态,也要从客体存在着手。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客观研究应该是自然科学...
本土化…………………………………………………………………… 2
辩证语言学……………………………………………………………… 7
多层分析模式………………………………………………………… 11
故事…………………………………………………………………… 14
和谐…………………………………………………………………… 20
和谐话语分析………………………………………………………… 22
环境…………………………………………………………………… 31
可持续性……………………………………………………………… 37
良知原则……………………………………………………………… 46
绿色语法……………………………………………………………… 49
绿色语言……………………………………………………………… 52
批评话语分析………………………………………………………… 55
亲近原则……………………………………………………………… 59
删略,提醒…………………………………………………………… 63
生态话语分析………………………………………………………… 69
生态话语分析积极路径……………………………………………… 73
生态话语连续统……………………………………………………… 76
生态话语三分类型…………………………………………………… 80
生态教育……………………………………………………………… 83
生态伦理…………………………………………………...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