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49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42701
出版日期:2023.10.01
印刷日期:2023.10.13
图书责编:龙启铭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是《计算机体系结构》(刘超主编,ISBN: 9787302587552)的姐妹篇,在总结长期教学经验和参考国内外经典教材的基础上,按照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研究任务(即软硬件功能分配和硬件功能实现的**方法)组织编写而成,旨在使已较全面掌握计算机技术知识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进一步较为深入地理解当前高性能计算机的体系结构。 本书介绍MIMD(多指令流多数据流)并行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及其类型特点、结构实现基础技术——互连网络与存储组织、典型结构模型及其相应特有技术,阐述多处理机的组织结构及其类型特点、性能分析及其评测、程序并行性及其度量计算,分析多处理机实现的专用技术——共享存储一致性与通信同步,讨论数据流处理机的结构原理及其类型特点、数据流程序设计。本书共6章,可分为3部分;第1章为基础导论部分,第2~5章为多处理机部分,第6章为数据流处理机部分。 本书内容配置明确、结构逻辑清晰、语言知识易懂,可以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学科各专业研究生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年级本科生“高级计算机体系结构”或“并行处理与体系结构”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领域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刘超,男,江西瑞金,出生于1963年10月,汉族,教授。1985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士。现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复杂系统建模、控制网络与嵌入式系统等。在近三十年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中,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十余项,承担委托合同项目若干。在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二次,江西省软科学优秀成果奖三次。
前言 “计算机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硬件知识课程中的专业课,“高级计算机体系结构”或“并行处理与体系结构”是计算机学科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基础课程,那么它们各应该包含哪些知识内容呢?根据计算机体系结构二级学科的研究任务(即软硬件功能分配和硬件功能实现的最佳方法),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知识内容可以分为三大模块: 基础概念导论、结构实现通用支持技术(含计算机属优选技术、信息加工流水线技术、信息存储层次与并行技术、信息传输互联网络技术)、已有体系结构及其专用支持技术。计算机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体系结构已复杂繁多,专用支持技术已精细多样,且并行处理能力强大,目前均是并行计算机。而从体系结构来看,目前并行计算机有流水线处理机、阵列处理机、多处理机和数据流处理机,其中,多处理机和数据流处理机为MIMD(多指令流多数据流)体系结构。MIMD计算机不仅性能甚高,且专用支持技术极为复杂、难度大。所以,本科生阶段以单指令流处理机并行处理技术为主线,讲述计算机体系结构基本概念、结构实现通用支持技术、单指令流处理机(含流水线处理机、阵列处理机)的组织结构及其特殊支持技术。硕士研究生阶段则以MIMD处理机体系结构为主线,讲述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基本概念、MIMD处理机的组织结构及其专用支持技术,如Cache之间一致性实现、数据流程序设计等。本书是《计算机体系结构》(刘超主编,ISBN: 9787302587552)的姐妹篇,具有“内容配置明确、结构逻辑清晰”的特点。 本教材共6章,可分为3部分。第1章为基础导论部分,介绍计算机体系结构及其重要概念、并行计算机的互连网络与存储设计组织,讨论并行...
第1章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导论/1
1.1计算机体系结构及其重要概念1
1.1.1计算模型及其驱动类型1
1.1.2计算机发展的演变与现状2
1.1.3计算机体系结构及其分类4
1.1.4并行性及其提高的技术途径7
1.2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概论9
1.2.1并行计算模型9
1.2.2并行计算机及其发展历程11
1.2.3并行计算的相关概念14
1.2.4并行算法的构建过程16
1.3并行计算机的互连网络18
1.3.1互连网络与互连函数18
1.3.2互连网络的结构特性参数21
1.3.3静态互连网络21
1.3.4动态互连网络24
1.3.5常用多级交叉开关互连网络28
1.4并行计算机的存储结构模型34
1.4.1高性能存储的类型及其结构原理34
1.4.2存储器的物理结构模型37
1.4.3存储器的逻辑结构模型39
1.4.4Cache层次一致性及其维护40
练习题41
第2章多处理机的组织结构及其性能/43
2.1多处理机概述43
2.1.1多处理机与多计算机43
2.1.2多处理机的分类及其比较44
2.1.3多处理机的组织模型与特点45
2.1.4多处理机操作系统47
2.1.5多处理机并行程序开发工具482.2多处理机的访问通信与结构模型50
2.2.1多处理机的存储访问模型50
2.2.2多处理机的数据通信模型52
2.2.3多处理机的结构模型及其特性53
2.2.4多处理机结构模型的发展趋势56
2.3多处理机程序的并行性57
2.3.1程序并行性算法的构造57
2.3.2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