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5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26558
出版日期:2023.05.01
印刷日期:2023.05.12
图书责编:袁勤勇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是《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思维导论》的配套辅导书,分为理论辅导和实验辅导两部分,具体内容包括关联知识、习题解析、知识背景和基础实验,以此强化学生探究能力、判断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其中,实验辅导包括构建微机系统、文字录入方法、Windows 7的基本应用、Word 2010的基本应用、Excel 2010的基本应用、PowerPoint 2010的基本应用、Internet的基本应用和信息安全工具软件8个实验单元,并采取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启迪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书的特点是取材新颖、内容丰富、重点突出、适用性强,注重引导计算思维和自我提升。同时,注意与后续课程的分工与衔接,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和电气信息类“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辅助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教师和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李云峰,单位:湖南开放大学职务、职称:系主任,教授性别:男年龄:69个人简历(50字左右):1981年毕业于中南大学信息工程系工业自动化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来一直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工作。
前 言 计算机学科的最大特点是知识面宽、实践性强、软硬件技术更新换代快,所以既要重视理论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自我提高能力的培养。为此,编写了与《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思维导论》配套的本书,并在探索中形成了构建本书的指导思想:“准确定位、主辅结合、注重理论、兼顾实践”。 (1)准确定位,明确教学目标。作为计算机学科综述性引导课程,担负着介绍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学科方法和计算思维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精神的重任。这就要求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注重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动态性和有效性,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主辅结合,透视学科体系。由于主教材篇幅的原因,因而将没有被列入主教材的核心课程在辅助教材中进行简要介绍,如社会与职业问题、计算机图形学、可视化计算、人机交互、有限元计算、离散结构等。这些内容的引入,对全面了解计算机学科课程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3)注重理论,引导研究探索。为了便于纵深学习,拓展了主教材所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例如,对计算机的数据表示,涉及数据处理的溢出与判断、浮点数的规范化与截断误差、数据的压缩与编码等;对数值计算,涉及计算误差分析和稳定性问题等;对网络信息传输,涉及奇偶校验码和差错纠正码等;对人工智能技术,涉及人工神经网络、神经网络专家系统、智能机器人等。这些内容的引入,能为学生日后在专业领域中的研究、探索、发现、创新奠定基础。 (4)兼顾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在注重拓展理论知识以及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兼顾动手能力培养。为此,...
第一部分 理 论 辅 导
第1章 计算机科学概述 3
1.1 关联知识 3
1.1.1 信息社会 3
1.1.2 信息素养 4
1.1.3 计算机应用的拓展 5
1.2 习题解析 7
1.2.1 选择题 7
1.2.2 问答题 8
1.3 知识背景 9
1.3.1 数学家——帕斯卡 9
1.3.2 分析机的创造者——巴贝奇 10
1.3.3 程序员的鼻祖——阿达 12
1.3.4 逻辑代数的创始人——乔治·布尔 13
1.3.5 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 14
1.3.6 计算机科学之父——图灵 14
1.3.7 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 16
第2章 计算机学科体系 18
2.1 关联知识 18
2.1.1 科学、技术与工程 18
2.1.2 计算机学科的主要特点 20
2.1.3 计算机学科的研究范畴 21
2.1.4 计算机学科的人才培养 23
2.2 习题解析 28
2.2.1 选择题 28
2.2.2 问答题 29
2.3 知识背景 30
2.3.1 近代物理学之父——牛顿 30
2.3.2 微积分学创始人——莱布尼茨 32
第3章 计算思维及其作用体现 34
3.1 关联知识 34
3.1.1 逻辑思维 34
3.1.2 算法思维 38
3.1.3 网络思维 39
3.1.4 系统思维 39
3.2 习题解析 41
3.2.1 选择题 41
3.2.2 问答题 42
3.3 知识背景 43
3.3.1 ... 查看详情
本书的特点是取材新颖、内容丰富、重点突出、适用性强,注重引导计算思维和自我提升。同时,注意与后续课程的分工与衔接,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