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修订版)

作者:李彬、曹书乐、吴风

丛书名: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

定价:65元

印次:2-16

ISBN:9787302198574

出版日期:2009.10.01

印刷日期:2025.01.10

图书责编:纪海虹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李 彬 主编 吴 风 曹书乐 副主编 李彬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主要著述 ⊙《传播学引论(增补版)》 ⊙《唐代文明与新闻传播》 ⊙《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 ⊙《媒介话语:新闻与传播论稿》 ⊙《中国新闻社会史(插图本)》 ⊙《全球新闻传播史》 ⊙《新闻与社会的交响》 此教材长期用作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的提高教材,曾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本次修订增加了新的数据,叙述更加简练,文字深入浅出,适合作入门教材。

流水前波让后波 ——对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回顾和瞩望 传播学的研究与教学,在我国已有近20年的历史。其间虽然经历了一些风风雨雨,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速发展,立足当代、面向未来的传播学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将传播学列入研究生培养科目,使之成为新闻传播学这个一级学科下属的两个二级学科之一,更为传播学的腾飞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机。此书的问世,从大的背景上看也应归功于此。 这部教材的出版恰逢世纪之交。巧的是,另外两部全国性传播学教材也在此时先后面世,这就是教育部“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系列中的《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著)和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系列中的《传播学概论》(吴文虎主编)。此时此刻,回顾传播学在我国的风雨历程,就有了别样的历史意味和蕴涵。 迄今为止,我国的传播学研究经历了三代人的辛勤耕耘,每一代人都为这门新兴学科的发展尽了自己的心力,在孜孜矻矻的探求之中,留下许多颇堪回味的经验和可资借鉴的成果。 第一代的开山人物,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的资深教授张隆栋先生和 复旦大学新闻系的郑北渭教授为代表。 曾任教燕京大学新闻系的张隆栋先生,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创办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系刊《国际新闻界》 时,就开始追踪新起的传播学研究。80年代初, 他又在复刊后的《国际新闻界》上,连续发表了一组详尽介绍和评析传播学的长文。这组文章内容广博,材料翔实,脉络清晰,新人耳目,可谓第一代研究者给人印象最深的力作。与此同时,郑北渭先生也在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内部刊物《外国新闻事业资料》上接连撰文,评述传播学,俨然与张隆栋先生形...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第二节传播与传播学

第三节传播学研究的演化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和精神交往理论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

第三章传播的过程与类型

第一节人类传播的基本过程

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基本类型

第四章大众传播

第一节大众传播的特点与社会功能

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第五章大众传播媒介

第一节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第二节传播制度与传媒控制

第三节媒介规范理论

第六章大众传播的受众

第一节“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第二节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第三节受众行为理论——“使用与满足”

第四节受众媒介观念

第七章大众传播的效果

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及其历史

第二节效果的形成和制约的因素

第三节大众传播的宏观效果理论

第八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第一节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

第二节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

第三节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重要课题

第九章大众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大众传播研究

第二节抽样调查法

第三节问卷法

第四节内容分析法

第五节控制实验法

第六节研究报告

第十章全球化与大众传播

第一节何谓全球化

第二节“依附理论”

第三节“东方学”

第四节“全球混乱理论”

第五节现代性与传播

第六节文化帝国主义

第七节反驳与质疑

...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