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超)高频数据建模与分析——基于中国期权、期货市场的实证研究
本书是关于对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实证研究,通过高频数据建模与分析的方法讨论价格发现和波动率的一些特征,试图总结归纳其市场运行规律。

作者:王俊博、许桐桐、李光路、王苏生

定价:9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580348

出版日期:2021.08.01

印刷日期:2021.07.30

图书责编:高屾

图书分类:学术专著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金融(超)高频数据建模与分析》从金融衍生品市场微观结构的基础实证研究出发,利用市场数据实证的结论探究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特征与运行的客观规律,以期对市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进行指导,提升投资者的风险管理能力;针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特征,制定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进而为我国未来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帮助。 《金融(超)高频数据建模与分析》学术性专业性较强,对研究中国衍生品市场发展的专业人员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前 言 (超)高频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不仅改变了市场原有的交易方式,还对金融资产的定价及市场的微观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频交易所带来的流动性增强、异常波动增多等新特征,要求投资者、监管机构和研究人员及时适应市场变化,一方面要提高对风险的管控能力,进一步优化资产配置,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市场运行规律的研究。因此,对当前我国衍生品高频特征的研究就显得十分有意义。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市场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金融衍生品市场在金融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应运而生,衍生品市场从无到有,经历了从商品期货到金融期货的发展过程。目前,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中期货、期权及ETF期权等衍生产品日益丰富,无论是市场深度还是广度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其中以上证50期权和沪深300期货交易最为活跃。产品的丰富必然带来交易的多样化,市场的微观结构特征也必然受到冲击。因此,《金融(超)高频数据建模与分析》从实证的角度,在价格发现和波动率建模两个方面总结、归纳市场高频特征与规律。 对价格发现的研究由来已久。价格发现的功能主要是指在新信息的作用下,多个市场价格通过动态调整,重新形成均衡价格的过程。价格发现是期货市场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功能,也是期货市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功能。 《金融(超)高频数据建模与分析》分上篇和下篇。上篇以上证50期权为研究对象,研究期权产品的价格发现功能,检验期权期货的市场功能,探究价格发现功能的时变性和日内效应,揭示影响价格发现功能的主要因素。 在下篇中,我们专注于沪深300股指期货日内高频波动率的研究,这是由于沪深300 股指期货流动性强,吸引了众多高频交...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  录

上  篇

价格发现与市场微观结构

第1章  绪论   3

1.1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特点   4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8

1.2.1  金融衍生产品的价格发现   8

1.2.2  股指期货的波动率   8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9

1.3.1  研究目的   9

1.3.2  研究意义   10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

1.4.1  研究思路   13

1.4.2  研究方法   15

1.4.3  结构安排   15

第2章  定义和研究理论基础   17

2.1  高频数据和超高频数据   18

2.2  价格发现功能定义   18

2.2.1  价格发现功能   18

2.2.2  价格发现贡献度   19

2.3  价格发现理论依据   19

2.3.1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   19

2.3.2  定价理论   20

2.3.3  协整理论   21

2.3.4  投资者情绪理论   21

2.4  价格发现相关假说   22

2.4.1  有效市场假说   22

2.4.2  交易成本假说   22

2.4.3  交易杠杆假说   22

2.4.4  交易限制假说   23

2.5  波动率的定义和分类   23

2.5.1  波动率的定义   23

2.5.2  波动率的分类   25

2.6  波动率理论依据   26

2.7  波动率模型与参数设定   27

2.7.1  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及其估计   28

2.7... 查看详情

图书特色
 深圳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成果;
 《金融(超)高频数据建模与分析》是对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实证研究,通过高频数据建模与分析的方法讨论价格发现和波动率的一些特征,试图总结归纳其市场运行规律;
 帮助读者理解价格发现的功能,揭示风险和投资管理;
 为监管机构的日常监管工作和政策制定做出贡献。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