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3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147329
出版日期:2007.05.01
印刷日期:2007.05.23
图书责编:鲁永芳
图书分类:零售
作为一本OLED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的专著,本书内容包括技术介绍、基础知识、小分子材料、器件与面板制程。其中材料部分约占三分之一,包括基板,空穴注入、输运,荧光RGB、Y&W,电子输运、注入与阴极等。器件部分约占三分之一,包括器件结构、光电、物理、发光机制、被动与主动驱动、功率管理等。此外,还讨论了OLED的寿命、老化机制及解决办法等。 本书作者长期任职于美国Kodak研究实验室,目前在中国台湾一所著名大学任教,经过多年的收集和整理,将有关OLED科技最新的知识,包括基础的、理论的、实用化的,甚至最新的前沿动态,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形式编写出来,是OLED有机电致发光平板显示技术领域难得的教材,可供大学高年级的学生或研究生参考使用。
有机电致发光(EL)是由电能激发有机材料而放光的现象,它早在50年前就已被发现。由于缺乏应用在显示器件上的功能,长久以来,这种电致发光现象一直都不能引起广泛的注意而只能作为一些探讨有机分子结晶的电荷注入、输运及放光的基础研究而已。但自1987年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诞生以后,这种情况就发生了戏剧性的改变。简单地说,OLED是一种由多层有机薄膜结构形成的电致发光器件,它很容易制作而且只需要低的驱动电压。这些主要的特征使得OLED在满足平板显示器的应用上显得非常突出。所以,当OLED发明之后,全世界几乎同时立刻投入大量的研发资源专注此平板显示科技的开发,因为它拥有超越LCD的显示特性与品质,极可能成为下一代的主流平板显示器。 多年来由于各界的投入与努力,OLED在基础科学的知识上已有极大的进展,特别是在几个关键器件显示特性的改良,如发光效率、工作稳定性及光色方面。由于近年来有机电致发磷光的急速发展,OLED平板显示器现在已可在每单位瓦特流明(lm/W)的发光效率上独占鳌头。在使用稳定寿命上,OLED也已发展到可以符合便携式平板显示器应用的需求,预计会广泛地运用到一些显示品质高的消费型电子产品,如平板电视。用不同的全彩图案及掺杂(doping)调变光色等技术,OLED平板显示器的色域(color gamut)已达到100%NTSC的国际显示标准。这些重要的成就应归功于许多跨领域的研发与合作,其中包括材料化学,如有机输运及发光材料、OLED器件结构的改良、界面能级物理学、电极接触工程学(contact engineering),以及有关非结晶型有机薄膜的电荷注入、...
1.1前言1
1.2应用与发展3
1.3厂商概况6
参考文献10
第2章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基础知识
2.1有机材料用于发光二极管的发展进程11
2.2有机材料的特性13
2.2.1吸收和放射13
2.2.2电荷在有机分子间的传递16
2.2.3有机分子的能态19
2.2.4有机分子的能态与电极界面的能态关系21
2.3电致发光器件结构与原理23
2.3.1器件电流的限制24
2.3.2器件的结构26
2.4光电特性与测量29
2.4.1发光效率29
2.4.2发光颜色33
参考文献35
第3章电荷注入与传递材料
3.1阴极材料37
3.1.1常用金属材料37
3.1.2金属合金40
3.2阳极材料41
3.2.1导电氧化物41
3.2.2阳极的表面处理43
3.3空穴注入材料43
3.4空穴输运材料46
3.5电子注入层材料48
3.5.1碱金属化合物48
3.5.2电子注入机制49
3.5.3n型掺杂层51
3.6电子输运材料/空穴阻隔材料52
3.6.1唑衍生物和其树状物52
3.6.2金属螯合物55
3.6.3其他唑类化合物56
3.6.4喹啉衍生物57
3.6.5喔啉衍生物58
3.6.6二氮蒽衍生物58
3.6.7二氮菲衍生物58
3.6.8含硅的杂环化合物59
3.6.9全氟化的p(phenylene)s寡聚物61
3.6.10其他有潜力的ETMs62
3.7载流子迁移率63
参考文献71
第4章荧光发光材料
4.1前言81 ...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