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59元
印次:1-5
ISBN:9787302428749
出版日期:2016.02.01
印刷日期:2021.08.10
图书责编:施猛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基于政府治理视角和电子政务发展的最新理论和实践趋向,力争满足本科生、研究生在电子政务、电子治理以及电子社会方面的学习和研究需要,是一本有教学实用价值和社会应用指导意义的图书。 本书整体框架分为理论部分、应用框架部分和未来趋势部分。具体来说,理论部分包括:电子政务理论基础、电子政务政府基础、电子政务技术基础、电子政务运行基础;应用框架部分包括:电子政务内网、电子政务外网、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和管理、电子政务法规政策建设、电子政务安全体系建设;未来趋势部分包括:电子政务绩效管理、电子政务文化建设、电子治理以及智慧城市与移动政务。 本书适合公共管理专业和相近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政府公务员局面向公务员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用书,也比较适合作为电子政务社会教育和培训用书。 本书配有课件,下载地址:http://www.tupwk.com.cn。
作者是东北大学副教授,行政管理专业博士,在电子政务领域研究积累丰厚,是电子政务领域方面的青年学者,在国内本领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出版过一本专著、一部编著。从事电子政务方面的研究3项。多年来,一直在电子政务领域教学和科研,取得丰硕成果,发表电子政务方面研究成果多篇。从事公共管理专业、新闻、政教等专业的电子政务本科教学,从事MPA电子政务教学和网络学院本科生电子政务教学。
前 言 国内学者在Electronic Government的翻译上,存在着“电子政府”和“电子政务”之争。当然,随着认识的深入、研究的展开,国内学者逐渐统一了概念认知:电子政府是区别于传统政府而言的,是基于电子通信技术(ICT)架构的虚拟政府形态;电子政务则是相对于传统政务活动和内容而言的,是基于电子政府架构中的虚拟政府管理或者服务活动的统称。这两个概念相辅相成,相互依赖,其建设和运行将有效解决传统政府饱受诟病的行政低效率、机构臃肿、财政赤字、官僚主义盛行、侵犯公众权益等问题,转而满足社会公众对政府提高管理绩效、改善公共服务效能、实现公众民主参与等期待。从研究和学习的角度,当前学术界多数选择“电子政务”一词,用以表达多层含义:更高的服务效率、政府行政组织变革和民主参与。从公众日常接触和政府实践中要解决的突出矛盾来看,电子政务能更直接、有效、清晰地表达特有的属性、内容和价值目标。电子政府是电子政务的平台和基础环境,是实现电子政务的前提和依托,其功能和社会价值则是由“一系列法定授权的政务”体现出来的。因此,从我国政府管理创新和政务活动改革的角度来看,使用“电子政务”一词更适合、更实际、更有现实指向价值。 编者从2004年开始研究和从事电子政务教学工作,教学对象是公共管理专业本科生(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网络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以及MPA学生(当时的课程名称是“计算机信息基础”)。当时教学选用的教材主要是2002年前后由赵国俊、姚国章、徐晓林等老师编著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电子技术、流程设计、软件等,“电子”成为教学中心和主要内容。2006年底,全国MPA电子政务...
第一节?电子政务的概念 1
一、电子政务的定义 1
二、电子政务的特点 4
第二节?电子政务体系 5
一、电子政务结构 5
二、电子政务模式与内容 9
第三节?电子政务的价值 12
一、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12
二、变革政府服务方式,改进政府服务质量 12
三、汇集民意,建设服务型政府 13
四、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促进国家信息化建设 13
第四节?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13
一、电子政务缘起 13
二、国外电子政务发展 15
三、中国电子政务脉络 18
第五节?电子政务支撑理论 22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22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23
三、政府业务流程再造 25
四、客户关系管理理论 27
五、管理信息系统 29
第二章?电子政务政府基础 34
第一节?政治体制的类型与特点 34
一、古典政体 34
二、中世纪欧洲的政治体制理论 35
三、现代政治体制分类 35
四、现代典型政治体制评介 36
五、当代不同政体国家的电子政务差异化发展路线 38
第二节?政府变革与服务型政府 40
一、政府形式的发展演变 40
二、政府管理创新与行政机构改革 41
三、政府管理创新与电子政务的关系 43
第三节?现代政府治理 45
一、政府治理理论的兴起 45
二、政府治理理论的内容 46
三、现代政府治理与电子政务发展 47
第三章?电子政务技术基础 51
第一节?计算机技术 51
一、计算机硬件 52
二、计算机软件 53
第二节?网络与通信技术 54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