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魏强 主编
定价:58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92423
出版日期:2025.06.01
印刷日期:2025.07.03
图书责编:辛瑞瑞
图书分类:学术专著
在实验室生物安全日益得到广泛关注的形势下,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作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做好保藏管理尤为重要。要做好我国病原微生物保藏机构运行与管理,依法、规范开展菌(毒)种保藏和管理工作,确保国家生物安全,已成为坚持和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一项重要内容。本书内容涵盖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茵(毒)种保藏机构管理办法、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指定工作细则、病原微生物保藏技术与方法,并针对国际和国内菌(毒)种保藏机构或组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书收集、检索了外菌(毒)种保藏相关法规、标准以及保藏机构资料,并多次征求和听取了本领域相关专家的意见,保证本书的内容全面,以提高实用性。
魏强,博士,研究员,研究生导师,现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微生物保藏中心主任,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主任。研究方向为病原微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参与多项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配套法规标准制(修)订。兼任国家第三届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资源管理与利用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主持“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十三五”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1项,参与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课题3项、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2项,主持制定病原微生物保藏相关的卫生健康行业标准1项、团体标准1项,参与国家标准制定2项,卫生行业标准3项,获得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和副主编专著10部,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省部级奖项4项,软件著作权10项。
前 言 病原微生物是可以侵犯人、动物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立克次体、寄生虫等。同时,病原微生物作为生物资源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传染病防治、科研、教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生产等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条件,是保障国家生物安全的不可替代性的重要战略资源。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仍然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健康威胁。在传染病防控应对过程中,相关机构和科研团队采集、积累、保存了各类病原微生物及其感染性材料。如何科学、规范管理,最大限度安全、有效地保留、利用这些珍贵的病原微生物资源不仅对于传染性疾病防控至关重要,而且关系到国家生物安全科技创新发展,事关生物资源自主可控与科技自立自强。近年来,病原微生物资源库建设工作得到快速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生物信息、人类遗传资源保藏、菌(毒)种保藏、动植物遗传资源保藏、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等方面的生物安全国家战略资源平台,建立共享利用机制,为生物安全科技创新提供战略保障和支 撑”。因此,如何在确保生物安全前提下,提高病原微生物资源保藏质量和转化应用能力是当前我国生物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迫在眉睫。 为适应我国生物安全形势和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我国病原微生物资源保藏能力建设,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作为国家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保藏中心/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依托单位,在总结病原微生物资源保藏相关科研项目多年产出和工作经验基础上,组织全国病原微生物资源保藏领域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共同编写了《病原微生物资源系统保藏学》。本书明确和强调了资源保藏工作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第一篇 基础与理论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生物资源概述 3
第二节 微生物资源概述 8
第三节 国际病原微生物资源利用进展 14
第二章 生物资源管理 23
第一节 生物安全 23
第二节 科技伦理 31
第三节 微生物保藏机构历史与现状 35
第四节 科学研究中病原微生物菌(毒)种规范使用 54
第三章 生物资源保护 63
第一节 生物资源保护重要性 63
第二节 生物资源保护概况 65
第三节 国际生物资源保护规则 70
第四节 生物资源知识产权保护 76
第二篇 方法与实践
第四章 病原微生物资源获取 85
第一节 样本采集 85
第二节 样本包装与运输 91
第三节 样本接收和处理 96
第四节 消毒技术 101
第五章 细菌保藏鉴定技术 107
第一节 分离和培养 107
第二节 形态学检查 111
第三节 血清学 114
第四节 生化鉴定 117
第五节 免疫学检测 124
第六节 分子生物学 128
第七节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 131
第八节 分子分型方法和溯源 139
第九节 新种鉴定方法 144
第十节 活性评价方法 148
第六章 病毒保藏鉴定技术 152
第一节 分离和培养 152
第二节 形态学鉴定 158
第三节 血清学检测鉴定 173
第四节 免疫学实验 179
第五节 分子生物学检测 192
第六节 新型病毒鉴定 215
第七节 活性评价方法 221
第七章 真菌保藏鉴定技术 233
第一节 分离培养和形态学鉴定 233
第二节 分子生... 查看详情
本书内容涵盖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茵(毒)种保藏机构管理办法、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指定工作细则、病原微生物保藏技术与方法,并针对国际和国内菌(毒)种保藏机构或组织进行了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