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经济社会公共数据空间标准化与空间统计应用研究
作者:赵彦云 王汶 等
丛书名:应用统计工程前沿丛书
定价:59元
印次:1-1
ISBN:9787302417774
出版日期:2015.12.01
印刷日期:2015.11.27
本书针对经济社会空间数据的开发及应用问题,依照“理论—方法—应用”的逻辑思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涵盖了经济社会数据的空间标准化、经济社会数据的空间分析与建模方法以及各主要经济社会领域中的空间数据分析和应用。 本书重视空间数据分析理论与建模方法在实际问题研究中的基础性作用,重点突出这些理论与方法在诸多经济社会领域中的科学应用,研究领域包括经济发展问题中的价格、消费、金融、保险、投资、贸易和社会发展问题中的民生、城市化与创新、资源、碳排放、教育等。 本书可供统计学、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学习研究参考,也可以供相关学科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研究使用。
more >空间统计是对与空间位置有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建模。由于变量与空间位置的特殊相关性质,空间统计发展了一套有自身特色的方法和模型,为不同的目的服务。空间统计学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统计学研究领域,空间统计学领域的研究核心是利用空间统计数据的相关性和异质性进行统计建模和统计分析。空间统计分析赖以进行的基础是地理空间统计数据,运用各种几何逻辑运算、数理统计分析、代数运算等数学手段,最终的目的是解决人们所涉及的地理空间实际问题。广义上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不仅包括空间统计数据分析与模型分析,还包括几何分析、地形分析、栅格分析、网络分析等分析方法。 空间统计数据与空间统计方法都包含着空间维度的信息。事实上,空间维度是经济社会活动存在的基础,大量的经验和事实证明,经济社会中的诸多问题和现象都存在空间关联性。基于此,空间统计分析技术在经济社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计算机在数据处理中的核心地位的确立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信息技术的发展,空间统计分析技术在经济社会领域中的应用与发展可谓突飞猛进。 本书的写作是围绕“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及其在经济社会问题研究中的应用”展开的。本书针对经济社会空间数据的开发及应用问题,依照“理论—方法—应用”的逻辑思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涵盖了经济社会数据的空间标准化、经济社会数据的空间分析与建模方法以及各主要经济社会领域中的空间数据分析和应用。我们从数据的空间结构、空间形式、空间标准化等问题入手,到经济社会数据常用的空间统计分析研究方法的研究与阐述,再到具体的经济社会领域的空间数据的分析研究专题,展示了经济社会空间数据从收集、整理到发掘、建模、分析,再到结论的研究与应用过程。我们重视空间数据分析理论与建模方法在实际问题研究中的基础性作用,重点突出这些理论与方法在诸多经济社会领域中的科学应用,研究领域包括经济发展问题中的消费、金融、保险、投资、贸易和社会发展问题中的民生、城市化与创新、资源、碳排放、价格、教育等。空间数据分析与建模方法在诸多经济社会领域的应用研究形成了本书的一大研究特色,目的是为了能将空间数据统计研究与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结合起来,发挥统计数据及分析的科学服务作用。 概括起来,本书的研究内容涉及四大领域,一是空间统计方法,二是经济社会数据空间标准化,三是公共资源空间优化应用,四是经济社会数据空间统计分析。在关于空间统计方法研究的内容中,本书对空间统计模型的基本形式和常见的拓展形式进行了阐述,讨论了空间统计模型的估计方法和统计检验方法及其改进技术,并对模型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了综述和讨论。经济社会数据空间标准化的研究则主要介绍了空间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社会领域的应用以及内在要求,经济社会公共数据涉及的范围、统计方式和数据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社会空间统计数据可视化、数据共享、数据标准化、数据产品的应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在公共资源空间优化应用研究的内容包括: (1)在资源数据库基础上,建立北京市基础教育空间信息资源的分级标准,整合信息资源,形成以分级指标为核心的基础教育空间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中的网络分析模块,生成北京市基础教育空间信息资源分级图,得到社区到学校的最短距离和每个学校服务能力的范围; (2)根据IMD数据,运用SPDM模型等方法从整体关系、政府不同作用途径的关系、国家发展不同阶段的作用关系变化三个层面定量研究民生改善中政府的作用机制; (3)运用空间面板建模技术,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扩展模型,在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下对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域的城市化水平与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关系进行考察。 本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1)利用空间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我国农村人均消费支出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一组空间统计量来展示农村人均消费支出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变异性,并用GWR模型研究了收入和价格变动对农村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 (2)在一定的理论假说基础上,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中国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分配的影响作用; (3)将保险渗透性、保险产品接触性、保险服务使用效率设定为保险排除的三个维度,计算2012年我国省级区域的保险排除度指数,并根据空间自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我国区域保险排除度在空间上的分布模式; (4)探索我国区域投资乘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依赖性,发现东西部投资乘数的空间差异性问题并研究其原因; (5)利用新能源产业进出口的海关数据,通过对空间引力模型进行拓展,对新能源产业国际贸易关系进行了建模分析和研究; (6)利用空间统计模型和分析技术对中国资源经济的地理集聚、地区优势、时空演变及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 (7)采用空间分析方法探究我国居民生活碳排放的空间分布特征,考察我国居民生活碳排放存在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并建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研究居民生活碳排放驱动因素的作用机制; (8)讨论空间价格指数的编制与应用问题,通过引入空间价格指数模型对空间价格指数的构建方法进行探索。在本书的行文中,出于内容结构上的考虑,我们把第三和第四领域的内容归结在同一研究专题中,以突出本书的“应用性”研究特色。 相对自然科学领域,经济社会领域的空间数据标准化及其分析研究应用在我国还在快速发展过程之中,习惯于行政区划的空间数据也面临科学化的要求,以便进一步提高空间统计分析在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决策中的精度。因此,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专列了“经济社会公共数据的空间统计样本数据开发及应用研究”(11&ZD157) 这一交叉学科类选题,我们有幸中标并加大了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学、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本书是该项目研究的阶段成果。为此,我们感谢国家社科基金的研究经费支持。清华大学出版社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和帮助,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在本书的审校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时间和能力水平所限,书中难免会出现错误,恳请各位同行和专家批评指正! 赵彦云王汶 2015年9月于人民大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