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彭祚全、黄剑锋
定价:36元
印次:1-1
ISBN:9787302292906
出版日期:2012.08.01
印刷日期:2012.08.17
图书责编:袁琦
图书分类:零售
内 容 简 介 本书共分3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硒的基本知识、恩施硒资源的概况以及专家在恩施硒资源的发现、研究和开发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第二部分重点介绍恩施硒资源的研究概况,介绍有关专家对独立硒矿床、土壤、水、农作物、中药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第三部分介绍恩施地方性硒中毒发生的原因及其流行病学、临床学和安全摄入量研究成果,并对富硒食品含硒量范围提出了参考指标。 本书可供从事恩施硒资源开发的企业家和从事富硒食品开发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彭祚全,男,湖北省恩施市疾控中心主任技师。1973年毕业于原恩施医专医学检验专业,曾任检验科主任20年,湖北省硒促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恩施州医学检验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会专家库成员。2003年借调恩施市硒资源开发办公室和恩施市硒资源研究开发检测中心,担任中心实验室主任兼技术负责人,2009年兼任市硒办副主任。主编并出版《弓形虫病诊断学》(湖北科技出版社,1998)和《生命元素硒—兼谈恩施硒资源》(大中华文化出版社,2005)专著2部;发表论文100多篇;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地厅级一、二等奖3项、市级一、二等奖3项;申请专利10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省重点项目、州重点项目共5项、参与研究项目6项。主持筹办TEMA14国际学术会议和中国硒资源开发利用研讨会。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是全球罕见的高硒地区,境内蕴藏有以碳质页岩和硅质页岩为主的硒矿床,富硒石煤出露面积超过2400km2,有约2万hm2的富硒土壤,富硒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仅富硒中药材就达2088种,是全球最大的富硒生物圈,被称为“中国硒都”、“世界硒都”、“世界生物硒库”. 2010年9月19-24日,“第十四届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大会”在恩施市举行,与会的20多位长期从事硒领域研究的国际知名专家亲自到双河渔塘坝实地踏勘硒矿床,考察富硒生物资源。TEMA学术委员会决定授予恩施“世界硒都”荣誉称号。 恩施硒资源的研究起始于1966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杨光圻教授从湖北省卫生防疫站送检的产自恩施渔塘坝的玉米样品中检出硒含量为44mg/kg,为当时全球已报告的生物样品含硒量之最,恩施硒资源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此后相继有许多国家的地质、矿产、营养、农业等学科的专家先后到恩施考察研究;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第四军医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湖北省地质大队,湖北省卫生防疫站等国内研究机构和大学院校及疾病预防机构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陆续深入恩施进行调查研究,发表了大量研究资料,对渔塘坝独立硒矿床的形成原因、地球化学特征、硒的赋存状态与形式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对恩施硒资源调查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是杨光圻教授,他证实了恩施脱发脱甲病是“地方性硒中毒”,揭开了“中国第一高硒区”的神秘面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郑宝山、朱建...
1.1 硒的发现与认识过程3
1.2 硒的分布、性质及主要作用6
1.3 硒的代谢与吸收6
1.4 硒的生物学功能7
1.5 需要补硒的人群8
1.6 生理需要量(引自杨光圻“硒的人体最大安全摄入量研究”)9
1.7 硒的人体作用及安全需要量9
1.8 硒过量的症状9
1.9 硒缺乏症10
1.10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重点人群补硒标准10
第2章 恩施硒资源简介12
2.1 从原因不明的疾病到硒资源的发现12
2.2 从高硒石煤的发现到独立硒矿床的证实13
2.3 从基础研究到开发利用研究15
2.4 从加强对外宣传到助推硒产业发展17
第3章 专家谈恩施硒资源开发22
3.1 徐冠仁(中国科学院院士)22
3.2 卢良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22
3.3 顾景范(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中国营养学会原理事长)23
3.4 程义勇(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23
3.5 谭见安(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23
3.6 夏弈明(国家疾控中心研究员)23
3.7 徐辉碧(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4
3.8 黄开勋(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硒促会理事长)24 3.9 朴建华(国家疾控中心研究员、微量元素营养室主任、卫生部微量元素
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营养学会微量元素分会主任委员)24
3.10 雒昆利(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4
3.11 鲍征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化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5
参...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