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分层分位回归:理论、方法与应用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作者:田茂再

丛书名:应用统计工程前沿丛书

定价:59元

印次:1-1

ISBN:9787302394747

出版日期:2015.04.01

印刷日期:2015.04.10

图书责编:汪操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数据存在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其复杂的分层结构是一种普遍现象. 充分借助于数据的这一特点,可以大大提高统计分析的有效性. 本书致力于介绍复杂分层数据分析前沿知识,侧重于算法、仿真与实证研究. 内容主要包括:分层线性模型、分层广义线性模型、分层非线性模型、分层半参数模型和分层分位回归模拟等. 本书可作为统计学及其相关领域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亦可供教师和科技人员参考.

田茂再,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概率统计博士,中国科学院、加拿大ALBERTA大学、 CALGARY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博士后、澳大利亚MELBOURNE 大学6个博士后,德国HUMBOLDT 大学应用统计与经济中心SFB FELLOW,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于过的国外境外科研项目有14个;主持的国内科研项目有12个,其中有7个在研,包括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重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先后在国际国内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数百余篇文章。主要研究方向:数理统计,大范围复杂多水平数据分析。主讲课程:《高等统计学》、《统计模型》、《分层模型》、《现代分位回归》、《现代统计理论与方法选讲》、《多元统计》、《统计诊断》、《统计计算》、《统计前沿》、《复杂数据分析与计算机密集型计算》、《数理统计》以及《回归分析》等等。�

前言 数据存在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离开数据的这一“时空性”,常常会造成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效果不佳,甚至失效 .数据客观存在的时空性结构很普遍,其中常见的就是分层结构 (hierarchical structure),它具有下述意义:我们用变量来描述个体,而个体嵌套在更大单元里,形成金字塔形状 . 1.分层分位回归 (hierarchical quantile regreesion) 自 20世纪末叶以来,针对数据分层结构的分层模型 (hierarchical models)不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应用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该模型实质上就是条件独立分层模型 .Hobert (2000)给出了有关分层模型目前计算方面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该类模型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它能借助于组间与组内扰动的力量 .不过,现有的分层模型的理论本质上说就是给定预测变量 X的值 x后,响应变量 Y的条件均值 m(x)的理论 .这些理论没有也不可能给出响应变量的条件分位函数的全面刻画 .所以,考虑给定协变量的条件下响应变量的全面刻画问题、估计子空间的稳健问题等,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 另一方面, Koenker和 Bassett (1978)首先提出了分位回归模型的概念 .分位回归是一种统计方法,它旨在对条件分位函数进行统计推断 .正如基于残差平方和最小化的经典线性回归方法能估计条件均值函数一样,分位回归方法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估计条件分位函数的机制 .有关分位回归的优点可以粗略地概括如下: (1)给定一组预测变量之后,它能全面刻画响应变量的整个条件分布; (2)分位回归模型有线性规划代理...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第一篇分层模拟

第 1章分层线性模型 ................................................................................ 3 

1.1概述 .............................................................................................. 3 

1.1.1背景介绍 ............................................................................ 3 

1.1.2复杂数据界定 ..................................................................... 4 

1.1.3经典模型 ............................................................................ 5 

1.1.4主要参考文献 ..................................................................... 7 

1.2贝叶斯估计法 ................................................................................ 7 

1.2.1引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