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从交互主体性视角提出并分析了“虚拟实践”问题,从技术与主体的相互建构角度考察了赛博文化功能并进行了个案分析,从信息权利的新角度剖析了赛博空间中的伦理问题和伦理构架,从需求与生产关系的历史演变的角度分析并提出了未来的自助经济及自助生产模式。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导言

一、 赛博空间的兴起

二、 社会生活空间的延拓和塑造

第一章赛博空间与虚拟现实

一、 世界信息化与赛博空间

(一) 控制、通信与赛博空间

(二) 信息“编码”和“客观知识世界”

(三) 赛博空间和全球化

二、 世界建构性与赛博空间

(一) 人类实践及其建构性

(二) 信息的传输隐喻和习俗隐喻

(三) 从“在世”到“在网”

(四) 在世的意向性空间

三、 交互主体性视角下的赛博空间

(一) 共在、交互主体性和共同体

(二) 网际共在:复制、虚拟和出位

(三) 网际交互主体性和赛博社群本质特征

四、 作为新的实践中介的虚拟现实

(一) 从仿真到虚拟现实

(二) 作为人工实在的虚拟现实

(三) “虚拟”和“现实”

五、 从虚拟现实到虚拟实践

(一) 虚拟现实与“身—心”统一

(二) 隐会知识与虚拟体验

(三) “交互”、“构想”与“创造”

六、 对虚拟现实的文化学追问

(一) 仿真、拟像和超真实

(二) 表征危机和对虚拟的文化批判

(三) 国内“虚拟”研究述略

第二章赛博空间的主体重塑

一、 不同的研究思路的比较

(一) 技术工具论的局限:将新事物纳入

旧体系去解释

(二) 现象学思路:技术与人对于实在的建构

(三) 媒介理论:媒介对于人类心智结构的塑造

二、 电脑写作与主体重塑

(一) 电脑影响人类对心脑问题的思考

(二) 电脑与两种写作习惯:规划者与发现者

(三) 电脑写作的特点:符号的非物质化和

文本的非个人化

三、 赛博空间中的自我和身份

(一) 赛博空间中的自我呈现

(...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