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育讲义(第二版)
国家级精品课教材

作者:王德岩、王文革

丛书名:高等院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教材系列

定价:42元

印次:2-6

ISBN:9787302466406

出版日期:2017.05.01

印刷日期:2022.01.20

图书责编:王巧珍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修订版在现象、范畴、理论三个层次上,做了一次当下视野中的寻美之旅。从我们自身的人生之美入手,依次对生活美学、社会美、自然美进行了现代解读,在对比中剖析了最能代表中国审美追求的意境之美和最能代表西方审美追求的悲剧之美,观照了最有现代色彩的怪诞之美,最后归结到对西方美学精神和中国美学精神的体味中。 本书适合高校学生和各层次有审美关怀的读者阅读。

王德岩,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为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主任、文化素质教研室主任

序言 美育到了大学,变得不再那么单纯。除了指点美的所在,对于美育这个事本身,也要有些道理可讲。特别是很多专业跟艺术、文学之类一点关系没有的学生,除了听听你说“美是什么”,都会问一句: “为什么要美育?” 前一个问题我们是有准备的,有哲学的、美学的、艺术学的很多回答方法。后一个问题反而更不好说。 但我们理解,这个问题不是代教育部回答为什么要把美育列入教学大纲,为什么要设美育课,而只是关心“我”为什么要“美育”。 每一本书、每一本教材都是有自己所期待的“隐含的读者”的。能够这样问的同学,是我们的理想读者。这样的问法,与我们这本教材的想法合契。 当我们说“美育”的时候,我们想到的是“谁”呢? 主要不是像哲学、艺术、文学这样在专业上与审美有特殊关联的学生,而是在专业中可能压根想不起“美”这回事的人。 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在未来自己工作之外,学习的好坏和工作的成败之外,大家都要面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存在。这个人,不是指的身份、职业、年龄、关系组成的那个抽象的人,而是活生生的,承载着自己的行住坐卧、喜乐忧惧、病痛命运的那个完整的人。我们有时会忘记它,但最终要面对它。它承受着我们的幸福。 在大学中,专业是特殊的,这特殊的一面,有许多老师在教我们当如何学、如何走。但作为一个普通的、完整的人的这一面,是更普遍的问题。我们希望我们的美育课、我们的教材,面对这个问题,能成为一条小径,大家漫步其中,不是走入幻境,而是回到自己,在美中得到丰富、慰藉甚至安顿。 一个更完整、更丰富的人,也是一个更幸福的人。 这样一个人,不仅要有专业,有技术,还要有趣味。丰富的感性,十足的个性,事事处处,都...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第一讲诗意地栖居——人生美001第一节人生何为002

一、 从敬畏生命谈起002

二、 作为过程的人生003

三、 追问: 人生的意义004

第二节十全九美006

一、 十全十美是一种理想006

二、 缺憾也是一种美008

三、 追求的空间009

第三节美在过程011

一、 美在过程011

二、 美无终结012

三、 对真的追求012

四、 对善的缔造013

第四节诗意栖居014

一、 超越的精神014

二、 审美的心态015

三、 发现的眼睛016

思考题017

参考文献017

推荐阅读书目018

第二讲生活美学019第一节生活美学的六大特性020

一、 生活美学的基础性021

二、 生活美学是时尚的023

三、 生活美学有着典型的民族性025

四、 生活美学的开放性026

五、 生活美学的多元性027

六、 艺术审丑化,生活审美化028

第二节生活美学与中国传统文化031

一、 美善合一的中国文化031

二、 中国生活美学的礼仪传统032

三、 生活的艺术037

思考题039

参考文献039

推荐阅读书目039

00大学美育讲义(第二版)目录00

第三讲和谐地生存——社会美041第一节人之美042

一、 人的内在美042

二、 人的外在美044

三、 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047

第二节伦理美048

一、 交往是美丽的049

二、 建立和谐美好的关系050

三、 道德规范的价值052

第三节职业美054

一、 职业美的因素054

二、 工作着是美丽的056

第四节公德美05...

国家级精品课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