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连达
定价:99元
印次:1-6
ISBN:9787302547624
出版日期:2020.04.01
印刷日期:2024.08.27
图书责编:孙元元
图书分类:零售
山西省现在保存着全国约70%的明以前大木构建筑,各类形式的古建筑保有量更是高居全国之冠,唐、五代、宋、金、元等早期古建筑不胜枚举,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更是数量极为庞大,被誉为“古建筑爱好者的天堂”。本书按地域划分,以绘画和游记的形式将晋中、晋北的中国传统建筑之美展现给读者,同时也记录了众多古民居的现状,希望唤起更多读者对中国传统建筑和文化的关注、热爱和保护。
连达1978年生,定居大连的黑龙江人。新浪微博:连达画古建。古建筑爱好者,曾经徒步考察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及辽宁大部的明长城。其间一年四季在野外长期独自穿越、露营,收集散失的长城碑刻资料,用拍摄、绘画和拓片等方式记录长城现状。近年常利用业余时间寻访山西各地古建筑,自学绘画进行记录,足迹遍布山西众多市县和乡村,留下了近千幅写生作品。山西省电视台、“一条”都以连达画古建为题材拍摄过纪录片,央视英语频道拍摄过连达走长城的纪录片,“一席with”邀请连达参与了“长城保护联盟”的讲座。曾在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国国家图书馆进行宣传古建筑文化的讲座。著有《山西古建写生》(学苑出版社)、《触摸,寺庙:山西土地上那些散落的古建符号》(三晋出版社)、《寻访山西古庙:晋东南、晋南篇》(清华大学出版社)、《斗栱飞檐画古建》(机械工业出版社)、《得乎檐角梁柱间:寻访晋南乡野古建》(北京时代华文书局)、《长城》(清华大学出版社)等著作。
这个 9 月,在凤凰网组织之下,我们一行重访了佛光寺、五台山。行程中得连达赠我两种他的山西古建筑手绘画册和寻访记录。连达对山西古建筑热爱之深,其绘画功底之扎实、功夫之巨,让我非常感动。 特别是他在佛光寺大殿台基上展开几幅原作时,其尺幅之大令人震惊。一般作钢笔画时,以速写本或 A4 纸的开本为多。想不到连达的中国古建筑写生竟然使用大纸,40 多厘米高,一二米长的大幅,全部用钢笔单线写生绘成。当时在场的每一个人看到这些心血之作时,无不感动、震惊。 我立刻回想起八十多年前,“七七事变”爆发前两天,梁思成、林徽因先生从佛光寺大梁上和门前的石经幢上同时找到了可以为佛光寺的断代铁证,从而终于证明了佛光寺是唐代古建筑的真实遗存——那一光辉的时刻,将永志史册。 八十多年过去,中华大地历经抗日战火、解放战争烽烟、各种政治运动、改革开放大潮……所幸,佛光古刹、应县木塔等国宝还能保存至今。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一再重申。但是实践中,由于利益驱使和无知造成的破坏从未停止,形势相当严峻。因而必须大力提高全民对保护文化遗产的认识,加强宣传力度。 连达从事古建筑手绘已经二十多年。他不是学建筑的,也不是学历史、考古、美术的,全出于对中国古建筑的热爱,一下子就投入古建筑手绘之中,“越陷越深”。他的画全部是实地写生,全靠目测徒手墨线绘成。特别难得的是,他绘成的古建筑比例准确、形象逼真。 庙宇的开间比例,柱子的高广比例,斗栱的形、数、关系都十分精准。这些线画不是工程测绘图、不注尺寸,却可以成为实物照片和测绘图的极好对照,比测绘图更形象、更有温度。 连达古建筑手绘已经有了自己的风格,不...
孝义中阳楼 / 002
中王屯天齐庙 / 004
汾阳南薰楼 / 005
基督教堂 / 007
东阳城三结义庙 / 009
见喜龙天庙戏台 / 011
虞城五岳庙 / 012
普会禅定寺 / 014
田村圣母庙 / 015
太平龙天庙 / 017
峪口圣母庙 / 018
后沟玲珑塔 / 020
小相多宝塔 / 021
上庙太符观 / 024
上贤梵安寺塔 / 027
孝义镇市楼 / 029
穆家寨净心寺 / 031
石永市楼 / 033
南徐则天庙 / 035
交城奎星楼 / 037
丁家祠堂 / 039
卦山天宁寺 / 040
石壁玄中寺 / 042
离石文庙 / 046
离石鼓楼 / 047
离石安国寺 / 049
中阳鼓楼 / 051
方山大武楼 / 053
东坡西方寺 / 054
锄沟真际楼 / 056
第二章 晶莹环翠留余晖——灵石介休访遗珍 / 059
马和晋祠庙 / 060
苏溪资寿寺 / 061
静升文庙 / 065
静升后土庙 / 068
兴地回銮寺 / 069
兴地龙天庙 / 072
小靳东岳庙 / 073
大靳菩萨庙 / 075
银锭山虹霁塔 / 076
师屯北广济寺 / 079
西刘屯镇河楼 / 080
韩屯关帝庙 / 083
西段屯文庙牌坊 / 084
张壁古堡 / 086
介休祆神楼 / 088
介休后土庙 / 091
介休五岳庙 / 093
介休文庙 / 096
石屯环翠楼 / 098... 查看详情
千里独行走山西,万种艰险若等闲。
妻女不舍多惜别,骨肉思念忍心间。
奔波记录因情切,何须日日事佛前?
二十年来走三晋,亦为寻访亦为痴。
叹为观止壁上观,流连忘返塔侧临。
满腹经纶著传奇,妙笔生花绘古珍。
位卑未敢忘忧国,酸甜苦辣谁解心?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