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79元
印次:1-2
ISBN:9787302655343
出版日期:2024.05.01
印刷日期:2024.10.25
图书责编:刘洋
图书分类:零售
本书共13章,分为框架、语言、实例三个部分,讲述了公文材料的谋篇布局、裁量取舍、遣词造句、推敲润色等步骤,分解了五个具体案例的撰写全过程。本书围绕公文写作的实战能力培养,从框架、语言和实战分析三个层面入手,辅之以大量的案例,帮助读者提高对公文写作的理解认识水平和实践运用能力。 本书在章节布局方面,先介绍如何对框架结构做整体布局,通过对不同种类公文材料逻辑思维的梳理,从本源上分析公文框架结构形成固定化惯例的原因。之后,介绍如何培养对公文语言风格的敏感性、针对不同情况如何遣词造句,以及如何根据客观情形对语言进行润色和修饰等,帮助读者掌握公文写作本领。最后,围绕五种常见的公文材料,展现最平常的公文材料写作背景和任务要求,以及在此背景之下,“笔杆子”如何积累内容、搭好框架、组织语言,既充分展现了真实的工作场景,又全面还原了文字材料的诞生过程。 本书以实战分析为核心,案例丰富,特别适合党政公文写作新手、学习申论写作的备考生、初到文秘岗位的年轻干部,也适合对机关办文办事相关流程抱有兴趣的读者。
王振,毕业于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现任温州市龙湾区政协经科委主任,民进龙湾区基层委副主委,历任温州市龙湾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温州市龙湾区商务局局长等职务。从事综合文字材料撰写工作十多年。著有畅销书《公文写作实战秘籍》。
前言 这是一本傻瓜式的公文写作教程,也是《公文写作实战秘籍》的姐妹篇。 在这本书里,我坚持了自己一贯的风格,几乎不讲理论,只是讲述自己十余年来在海量实战中积累的经验、方法和技巧。 因此,这本书特别注重突出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注重实用价值。本书不会讲授任何理论知识,甚至排斥理论内容。在部分章节里,本书的观点、建议以及相关案例的写作方法,可能与传统的理论知识大相径庭。这也是本书为了达到实用性目标而做的取舍。特别是当眼前具体的工作任务要求与理论导向相违背的时候,本书会毫不犹豫地建议您放下理论包袱,以实战成败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至于这里面的是非对错,只能留给各位读者评判。 二是注重案例分析。本书从始至终坚持用案例切入话题,用案例说明问题,用案例论证观点,甚至最后几个章节都是直接围绕某个特定的案例来展开论述的。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写作模式,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始终认为公文写作是经验的积累,而案例是承载经验的最好载体,理论知识必须与实战案例紧密结合。另一方面,我并非科班出身,既讲不清楚既有的写作理论,也没有能力创建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但是我所拥有的特殊资源库,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的真实公文写作案例,从而得以支撑起本书的框架。这也算是一种扬长补短的手法和技巧,希望能成为本书具有另类价值的特色。 三是注重思维引导。无论是搭建框架,还是编排体例,抑或是斟酌文字,本书在各个环节都会告诉大家这么做的逻辑根源是什么、目的在哪里、有什么好处。这些是我的经验,也是我所认为的学习公文写作最重要的板块。我们只有知道了自己是谁、要做什么事、要怎么做事,才能写出方向正确的公文材料。只要明确...
框架篇
第1章 公文框架的逻辑类型 / 003
1.1 从现状到问题到方法 / 004
1.1.1工作总结的实例展示 / 004
1.1.2 专题汇报的实例展示 / 006
1.1.3 案例解析 / 007
1.2 从认识到重点到保障 / 011
1.2.1 领导讲话的实例展示之一 / 011
1.2.2 领导讲话的实例展示之二 / 013
1.2.3 案例解析 / 015
1.2.4 进阶的完全体 / 019
1.3 从一是到二是到三是 / 022
1.3.1 经验类信息的实例展示 / 023
1.3.2 先进事迹的实例展示 / 024
1.3.3 案例解析 / 026
1.4 从概括到过程到价值 / 027
1.4.1 新闻类信息的实例展示 / 027
1.4.2 通讯类信息的实例展示 / 028
1.4.3 案例解析 / 030
1.5 从务虚到务实到要求 / 033
1.5.1 关于活动方案的实例展示 / 033
1.5.2 关于实施意见的实例展示 / 036
1.5.3 案例解析 / 038
1.6 从问题到原因到对策 / 041
1.6.1 关于剖析材料的实例展示 / 041
1.6.2 关于自查报告的实例展示 / 043
1.6.3 案例解析 / 045
第2章公文框架的建构方法 / 047
2.1 谋全篇:篇幅是大还是小 / 048
2.1.1 篇幅的实例对比 / 049
2.1.2 可以处理或者调整的内容 / 054
2.1.3 处理或者调整的依据 / 055
2.2 布全局:需要...
有用:7种框架套路,轻松应对日常工作公文文体
实用:作者十余年实战经验积累,不扯理论只讲干货
"